十一月二十五日。
登基大典当天讨论的细枝末节。
在前两天桥松便私下和大臣们讨论的差不多了。
第一,先把全国除关中地区和成都平原地区的粮食赋税减到两成,其余不变。
至于这两地,皇帝亲自下诏书,改成大秦新政试验区。
也就是说,只有这两地的人,才享有土地国有制,一成的赋税,废除所有不平等的制度,蜀地的商除外。这片土地上,只能出现平民百姓。
除此之外,关中地区,土农工商平等,商人只有在关中地区才能被平等对待,其余地方,还是低人一等不受待见。
第二,这两地的刑法以及各种律法,还有一半没有落地,虽说跟现代的法律还是相差很大,但是基本上维护百姓的利益是没问题的。
目前就这两个大体方向。
八百里加急的信件由咸阳城中向全国各个地方发送,不出半个月,全国应该就能收到消息了。
至于那七十万的百姓。
一半多已经被派往蜀地,也就是成都地区,种地去了。
为了顺利进行,桥松只好把尉缭派了过去,许多百姓不识字,也不懂怎么种,桥松还专门让范朋把懂农事的人全部找来。
用了我一天时间,把二三四田轮种的知识以及图表给他们讲明白。
八成人全部派往蜀地,大致1000人左右。
剩下的两成,则把剩余的骊山百姓带去开垦荒地。
按贫瘠,中等,肥沃划分,每人可以领取到一家五口两年够吃的粮食的田地。
至于那些豪生地主,则用国家掏钱从他们手里买过来,让他们不能拥有过多的土地,但也并没有强买强卖,一切自愿。
可那些地主一听自愿,更愿意卖了,要是不自愿,可能明天骊山旁边的陪葬就是我了吧?
官员们还苦口婆心的说,你可千万不能去殿下那里告我们是强迫的,因为我们找了很多百姓做证,你是自愿卖的,不是我们强迫的。
地主们一个个都点头哈腰,表示懂得都懂。
虽然过程挺滑稽的,但结果还算不错。
特别是农民,分到土地的拍手叫好,还说这辈子永生不忘陛下的恩情。
有人叫好就有人唱衰,有些腐儒这两天更是当街说这都是陛下的阴谋。
说什么猪养肥了才好杀。
这可把桥松气坏了,本来这些儒家学士没打算理他们,只要不搞事,什么都好说。
没想到,这才改革第一天,就要开始制造舆论恐慌了。
要知道,在秦朝这个祭祀极为看重的朝代,人们对于迷信可是真的痴迷。
为了不造成更大的恐慌,桥松当即下令,倾国之兵,全力抓捕这些制造反动言论的人。
并立马下旨,以皇家的信誉保证,只要你有直系后代,那么这个地就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除非国家的基建设施需要,此外任何人都不能进行买卖,当然你地没了会补偿你新的田地和补贴。
消息一经发出,百姓们这才被安抚下来。
文武百官,只要是认识字的,全部到邻里乡间,一个字一个字的解读新政策。
导致嬴高这四天一来,朝堂上乃至咸阳宫的办公场所,一个大臣都没看见。
还以为集体失踪了呢。
问了桥松才明白,原来都去干活了。
嬴高还说,人忙起来才好啊,之前那群饭桶,啥事不做,就收俸禄和敛财,不知道刮了多少百姓的油水。
现在一刀清理干净,就是不一样,少府现在是有钱有粮,嬴高笑的都合不拢嘴。
桥松看他那傻样,真不忍心告诉他,多则三个月,少则一个月,全都得花完。
这四天里,桥松还做了不少思想工作。
他紧急下发诏令,说关中咸阳举纳能士。你只要觉得你有一技之长,不管是什么,都可以来咸阳找太子殿下谋求一份工作,为大秦的事业而奋斗。
不过此事已发送,咸阳倒是并没有多少能人来找他。
来的十几个人都是士子,说大白话就是读书识字的学生。
桥松没办法,就只能让他们去给百姓们做思想工作。
二十五号这天中午,桥松并不在宫殿里面办公。
而是在离咸阳城不远的东边,帮助百姓们挑选田地。
“草民参见太子殿下。”
此时桥松正裹着厚厚的衣服,在空地上办公,这里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亭子。
一旁来的人是个八旬老人,佝偻着背,脸庞凹陷,看不到丝毫血肉。
这都入冬了,他身上的衣服也只有些许破洞。
一旁的章邯见状,立马过去扶起正跪在地上磕头的老农。
桥松见状,这才放下笔杆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