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蓝宏达终于找到线缆防冰的关键。冰晶的生成前提是有一定湿度,而结晶的关键在于吸附力的形成。所以采用一种低表面能且疏水的材料,就能有效地阻止结冰,从而彻底的解决线路结冰的问题。
恰在此时,夏崇玖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白云山线缆准备采用一种防结冰涂料,其原理就是低能且疏水的一种高分子结构,但其实际效果怎样,得实际运用一段时间才能下结论。两位好朋友正联手向线缆结冰发出挑战。
此时,陈锦他们小组也向飞行器研制的最后一道关卡,发起勇猛的进攻。钱、时间都不是问题,人家何磊的老爸是开矿的嘛,怎么会差钱呢,大二的学生,时间也是比较充裕的。貌似一切俱备,只欠东风。殊不知在这紧要关头,蓝老师却“闭关修炼”起来,经打听,老师正为白云山线缆融冰的事忙着呢,一时半会顾不了他们。这可把他们急坏了,大家商议了一下,觉得老这样不是个事,得赶忙帮老师解决掉融冰的事,才有可能完成飞行器的研制工作。
于是乎,这帮小子忙呵开了。李珺璇平时就爱琢磨,这下可有事干了,但凡有电线电缆、电线杆、变压器、铁塔、电站的地方,全都有他的身影,拍照啊,比较啊,设想啊,取证啊,俨然一副科技工作者的模样。张军则一头扎进图书室,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的技术资料,以期从中找到答案。反倒是陈锦跟没事似的,躺在寝室里悠哉悠哉,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市里也比较重视这个问题,科学技术局领衔召集了全市科技骨干人员开会,进行集体攻关。这其中就有蓝宏达的高中同学杜向勇,他是常务副局长,一直以来勤奋的工作在科技第一线。这次他很爽快地答应蓝宏达:“你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总之一句话,彻底解决线缆融冰问题。”于是,蓝宏达只能以埋头苦干来回报组识及老同学的信任了。
在专家研讨会上,蓝宏达拿出了几个方案,其中包括白云山正在试验的防冻涂料方案。但却遭到与会者的质疑及反驳,认为涂料只能解一时之急,时间长了容易老化失效云云。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啊,知识分子一拢堆,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开战了,眼看这事就要“流拍”之时,殊不料“东边日头西边雨”“甲光向日金鳞开”,陈锦他们大胆地向蓝宏达教授提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办法:在所有的架线头上加装一个微型振动器,以一定时间为间隔自动振动,不给冰雪留下“作案”的空间,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蓝宏达高兴得喝了一瓶茅台,心想:没白痛陈锦这帮小子啊,种瓜得瓜,此乃自然规律也。得意洋洋之后,立马给夏崇玖打电话,先在白云山地区开展试点,一旦成功,全国推广,并申报重大发明专利。
夏总也一口气拿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振动器的设计与制造,一个月后在白云山变电站进行了试点,很快成功的喜悦便传了过来。一向严谨的夏工却并没过早高兴,而是反复核查,反复论证,从振动器的功率设定及振动时间长短,振动间隔时长,到电线杆的间隔,事无巨细,作了统筹安排,一个更为优秀的方案诞生了,并很快付诸实践。
为了扶植年轻人,这次他们将陈锦、张军、李珺璇、何磊的大名报了上去,科学技术局给予一等大奖表彰。这还没完,蓝宏达又通过高中同学张世民,向德国纽伦堡国际大奖赛发起了挑战。结果陈锦他们不负众望,以黑马之势,一剑问鼎,勇得大奖,在莱茵河畔留下他们青春的身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这几个小子的大名:陈锦、张军、李珺璇、何磊,响彻全球,为国为学校争取了极大的荣光啊。这是继京城某中学将火箭射上天后的又一壮举,此时可以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他们这群追风少年,才是冰晶生成的大克星,应证了那句千古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有词赞曰:
一剪梅.追风少年
各路神仙杜局留。长缆融冰,大奖谁酬?
芭蕉叶上风吹雪,唤起人间一段愁。
职校少年国展牛。弹簧多彩,当显风流。
丝丝睿智汇成河,刚下眉尖,又上心头。
还未毕业,全国各地都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但都被蓝老师婉言谢绝。他有一个更大更好的计划,东湖职院成立输变电技术研发室,这几个小子将作为他得力的助手,获得留校任教的资格。这可开了全国高校用人之先河。一个职业大学生想当大学老师,就跟太阳从西边出一样,根本不可能,但在王得福的东湖职业学院,却实现了这样的奇迹,足见其用人识人之胆魄。
蓝宏达之所以产生如此大胆的想法,恐怕还是受余文斌的影响:用对了人,就是成功,对的人就是人才,成功的保证!不过从长远考虑,他给这几个小子还是安排了本科进修的机会,边工作边进修,学以致用,学可无止境,当是人生一大乐事也。
当然,还缺个园丁奖。这个奖应属于王得福、蓝宏达与夏崇玖。不争名利,甘当园丁,全国的专家学者皆如此,就是龙族之大幸了。
世上常有双喜临门之说,正当全校都沉侵在追风少年获奖之时,京城又传来一大喜讯:余文斌、苏一航率队在亚洲杯以4:0的比分大胜岛屿国队,强势杀进八强。学院全体师生观看了哪场球赛,真可谓气势如虹,酣畅淋漓。其排阵布兵,可称一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