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掉葛国后,商汤继续举着道义的旗帜,讨伐不义之国,以扩充地盘儿,增强自己的实力。
孟子曰: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意思就是,商汤灭夏是从葛国开始的,此后又连续发动了十一次战争,全部获胜,从而天下无敌。
第二个被商汤吞并的诸侯是有洛氏,有洛氏是一个坐落在洛水之畔的部落,首领贪图享乐,喜欢大兴土木,经常为了修筑豪华的宫殿而强制部落里的百姓前来劳动,以至于到了农忙时节,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收割庄稼,导致百姓们陷入饥荒之中。
于是,商汤便趁机征讨有洛氏,有洛氏的民众,谁也不愿意为国君卖命,因此很快便被商汤攻灭。
战后商汤废除苛政,休息养民,这令他仁义的名声广为传播,其宽仁大度的品格也与夏桀的暴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商国强悍的军事实力,令众诸侯望而生畏,短时间就有四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方国和部落首领自愿前来归附。
可商汤环顾四周,他发现在这种局面下,南方的小国荆国竟然没有任何表示,其国君好像并不愿意臣服,于是商汤便将第三征的目标锁定在荆国的身上。
荆国就是后来楚国的前身,先祖是颛顼的孙子吴回,吴回曾经在帝喾时期担任过祝融的职务,负责掌管部落用于照明、取暖和煮食用的大火,因此他的部族又被称作祝融氏。
后来祝融氏迁移到了江汉流域,不断的与周围的九黎、三苗等土着民族相互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荆楚大族,但此时的荆国还比较弱小。
商汤先是率商国的主力大兵压境,对荆国实施武力威慑,然后又故技重施,使用攻心手段,他派人给荆国的国君荆伯,送去了一头祭祀用的牛,这头牛全身带满装饰品,可以直接用作祭祀的牺牲。
这其实是向荆国发出一个信号,表明我本来无意灭掉你的国家,因为一旦诉诸武力,必将彻底将荆国踏平,那么荆伯你就永远失去了祭祀的权利,希望你赶紧考虑考虑,别找不自在。
史书中记载,荆伯在接到这一礼物后感到十分惭愧,哎,像商汤这样的大国之君都给我送来了如此意义重大的礼物,而我对商汤却没有任何表示,实在是不应该呀。
于是,他对商汤的使者说:我有失服侍圣人的礼节,今后当一心相报,凡是商汤要我帮忙的,我一定尽力去做,绝无二话。
荆伯又让使者带回了大量南方的土特产,以表达对商汤的敬意。其实这套惭愧的说辞一听就是哄小孩儿的,他明显就是被商汤的大军给吓怕了,这才服软认错,就这样,商汤高明的政治手段再次成功。他兵不血刃的将荆国及其附近一些其他的小部落全部收入麾下。
对葛国、有洛氏和荆国的这三次出征,可以看作共十一次灭夏战争中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商汤的主要目的是扩张势力,宣扬和提高自己的声望,军事行动也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并未超出得专征伐的框架范围,打击的对象也都是那些既不依附于商朝,又不真正服从夏桀的中间势力,并没有完全触碰到夏朝的核心利益。之后的战争就要针对那些依附于夏朝的方国,解除拱卫夏朝的羽翼。
可就在商朝开始雄心勃勃的准备进行下一阶段的战争时,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差点儿就令他前功尽弃。
在降伏荆国的第二年,即夏桀二十二年,桀派使臣到亳都召商汤入朝议事,商汤明白桀已经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在数次征伐后,商汤声名鹊起,许多人主动前来投靠,这显然引起了桀的警惕和不安。
但问题是,此时的商国仍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夏朝,在这种情况下,公然反抗劫的命运,提前与强大的中央政权交战,无异于自取灭亡,不去就将迎来劫的大军,去即是龙潭虎穴凶多吉少,怎么选,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之中。
接到了劫的命令,商汤在左思右想之下,最终决定冒险前往,果然,他刚一到达斟鄩,就立刻被逮捕,囚禁于夏台的水牢之中,很明显,在经历了三次征伐之后,桀对商汤已经不再信任,而且还把他当做潜在的危险敌人。
伊尹和仲虺(zhonggui)等人闻讯后,一面动用自己在夏朝的人脉关系全力解救商汤,一面搜集了许多珍宝和美女献给桀,幸好商汤之前并未公开反叛,再加上妺喜等人从中助力,一年后桀终于下令将商汤释放,此次被囚禁的痛苦经历,让商汤更坚定了灭夏的决心,他利用此事,大搞政治宣传,反而得到了众多诸侯的同情。
有一次商汤出门办事儿,见部下从四面张网狩猎,于是便命令他们把罗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并教育部下对待禽兽要有仁德之心,随后商汤还跪在地上祷告:鸟兽们往左右逃命去吧,只有不听话的才会自投罗网。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们耳中,众人都惊叹不已,纷纷奔走相告,商汤对禽兽尚且如此,何况对人呢?于是,一时间连远方的诸侯也慕名前来归附,并自愿在商汤手下任职。
看到叛夏归商的人越来越多,商汤就和伊尹和仲虺两人商议,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第二阶段的征伐战争。
在夏王朝的众多诸侯国里,虽然出现了不少叛逆者,但忠实于桀的也有很多,比如韦国、顾国和昆吾国,三个诸侯国的实力都不弱,尤其是昆吾国,其强盛程度甚至不下于商国。
后人曾把夏、商、周三代中最有势力、最具影响力的五个诸侯国合称为上古五霸,其中,夏朝的第一霸主就是昆吾国,其他四霸分别是商朝的大彭氏、豕(shi)韦氏和东周的齐桓(这里念huai)公、晋文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