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山罗琼小时候可是没有少爬,半山腰以下的每一个地方他都可以说很熟悉。

日月村本就在山中,再加上这里并没有煤炭,天然气等矿产。

所以这里的人做饭取暖使用的还是木柴作为燃料。

特别是在冬天,秦岭以南的地方是没有暖气的。虽然日月村也在秦岭以南,但是因为是在山里,海拔也比较高,这里的冬天还是非常寒冷的。

冬天除了要生火做饭,烧火取暖也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消耗。

而父母一年中也只会在秋季地里的庄稼全部收割完之后,进山里统一打一次柴火。之后就会因为地里的事情没有时间在专门去砍柴。

平时烧一些麦秆,玉米杆之类的庄稼秸秆,正常的做饭需求倒是能满足。

但是如果要生火,这些柴火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要知道生火取暖,一般的庄稼秸秆是不兴用的。这些秸秆质地松软,虽然很容易烧,但是烧的快不持久。

一阵大火过后,就剩下一堆草木灰,连个炭火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因为这些秸秆很轻,烧火的时候因为气压变化,又容易起风,往往是人还没有烤暖和。头上,身上就会落满了草木灰。

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用秸秆之类的烤火。

而适合烤火的木材一般是要那种体积大,密度大的木材。

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是树疙瘩,这树疙瘩就是指那些被伐掉的树,留下的树桩。

但这些树疙瘩虽然耐烧,但是却并不是那么好弄出来的。山里不比平原,可以直接用机器。

有本事你开个拔树桩的机器爬到山上去拔那些树疙瘩。我告诉你,别说拔了,你能开到山上去我就算你牛。

山里人想要获得大树桩就只能靠人力,和时间了。

人力很好解释,就是人为的用斧子,大锤用力敲打,将大疙瘩打下来。

至于时间嘛,刚伐完的树疙瘩根系还是活的,会牢牢的抓住土地,可不是几个人就能弄回来的,只有等到过了三五年,这些树疙瘩地面下面的树根腐烂之后,才有可能敲下来。

但是大人们一年到头都在地里,也只有在秋收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有机会上山砍柴,因为时间紧迫,他们一般都会选择那些好砍,好运输的柴火。

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砍更多的柴火,那些树疙瘩就被大人们默契的放弃了。

而罗琼小时候,因为是在村里念书,农村的小学下午4点多就放学了,而且那时候的孩子可不会像现在这样内卷。

很多老师基本不布置作业,就算有作业半个多小时也就全部做完了。

因此他们有很多的时间,孩子们回家之后,在一个孩子王的带领下一呼百应,纷纷背着背篓,扛着斧头锤子就上山了。

在罗琼的记忆当中,打疙瘩可是他最喜欢的农活了。

秦岭山区在几十年前大量钢铁的时候,因为燃料不足,大面积的山林被砍伐,烧制木炭支援国家建设。

在罗琼小时候,那些山林也才是刚刚恢复过来,山里面的树疙瘩非常多,而且那些树疙瘩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很多根茎都腐烂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