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秀才的家就是运州城里,柳大娘和花嬷嬷各找一个机灵的小厮装成收旧书的,就去了张家,那小云的哥哥就是个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读书读不成,种农活又做不来,在爹娘死后,家里的祖产已经卖的差不多,前些日子将亲妹子卖了三两银子,夫妻俩吃肉喝酒好不快活,却是转手没有所剩无几了。

这天正坐在家里发呆,想着老子娘还有东西可以拿去当当,总不成将那二十亩地给卖了吧,那要卖了,自己两口子真没有饭吃了,现在佃给别人种,一年还能收些租子。

就听得外面有人在喊,“收旧书,笔记,高价收。”

两人一下就跳了起来,自己家老头子可是有不少的旧书,手抄笔记什么的,反正自己在家也用不上。

两个小厮就是特地来张家收书的,绕着他家院子都喊了半天了。

“收旧书,笔记,写过字的纸稿都收,高价收。”

得了两个管事的交待,张家的一张纸,只要是写过字的,都给收回来,说不定就是一个方子,一首曲子词呢。

夫妻俩欢喜的要疯了,还有这么傻的小贩吗?

只要是写过字的纸都要?小云哥将自己日日翻看的话本子,和自己写的诗词本子,也放到了老头的旧书里,一起给了那两小贩,果然都收了下去,折算了银钱给他。

那一堆旧书,卖的比自己的妹子还贵,得了五两银子,连老头子以前喝酒写的打油词的纸都给收走了。

且不说两人在家又笑又跳,高兴的又去打酒买肉来吃。

这两个小厮将张家所有的旧书笔记都交到陈妈妈这里来,几人收拾了一天,却连李清照的一个字眼儿都没有找到,诗词倒是找到一些,但那能叫诗吗?连小云随口唱出来小曲儿都比那顺口押韵。

且看这个“天寒穿秋裤,天热披轻纱,有人不怕冷,下雪还跳舞。”

再看这个“三人踏青来寻芳,花开烂漫人欢笑,红衣女子真是妙,一边唱来一边跳。”

……

如此的诗还有不少,一首首都工整地抄录在白纸上,装订的整整齐齐。

字写的倒是很不错,这诗句嘛,真是太耐人寻味了。

没有李清照的诗词,一首看的上眼的都没有,简直是和来寻欢的大多数客人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没有拿的出手的诗词,也没有小云说的新菜式的方子,什么都没有找到,多数是四书五经,这些随便在哪个书铺都能买的到,更多是那些话本子,翻的已经破旧卷角,倒像是时时在翻阅的,反倒是那些四书五经倒还整洁些。

这五两银子是白花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