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历史,林哲作为历史系的学生,本来就比较熟悉。

他发现,这个宋朝,与他原本记忆中的宋朝并没什么两样。

“这里是平行世界,还是我所熟知的真实历史世界?所有的事情都和历史上的宋朝一样,除了,我穿越成了赵构……”

穿越这事儿他想不明白,当然了,这种事情本就找不到科学依据,想不明白也不足为奇。

但,我是赵构啊,想到这个事实,他不由得精神一振:自己曾经最为纠结的那段历史,岂不是有了改写的机会?多难得的机会啊?而且是由自己亲自主导!

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原先的历史上,王云死后,赵构采纳了宗泽的建议,也没去金营,而是去了相州(今河南安阳附近地区)。

武翼大夫刘浩奉皇命在那里协助知州汪伯彦收拢溃退的残兵,目前应该已经积累了不少兵力,这年月,必须手中有兵才有话语权。

等身体恢复差不多的时候,就去相州和刘浩汇合吧,多收拢些士兵,就多一分实力,有了一定的实力,才能考虑其他。

林哲在宗泽把熬好的粥送来时,便打定了主意。

宗泽一边看着康王吃粥,一边汇报了最新的情报:“殿下,据探子回报,金兵两路大军长驱直入,已逼近黄河。以他们的实力,恐怕京城危险了,还望殿下尽早起兵勤王。”

“现在赶回去,是否还来得及?”

“金兵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攻城么要稍差一点。我军以步卒为主,阵地防御正是长处。金兵想要在短时间内攻下京城不大可能。我们可以与城内将士两面夹击,趁金兵立足未稳,一举击溃敌军。”

林哲不懂行军打仗,赵构的记忆中也只有理论上的兵法知识。

但他知道宋军的整体战力极其低下,与金兵交战的胜算极低。

“宗将军麾下有多少军马?”他殷切地问道。

“在籍军士有三千人,本地主动前来抗金的义军也有两、三千人,皆是胸怀大义的能战之士。”

林哲闻言,心下有了计较。

按说这么点人,去给金兵塞牙缝也不够,更别提和金兵硬刚了。但宗泽之强,并不仅仅在于熟知兵法、用兵如神,更在于胸怀宽广、知人善用。

原历史中,到了后期,不论哪路义军,凡知宗泽之名者,无不被其高义所折服而自愿听从其调遣。

既然如此,磁州这边有宗泽坐镇,进而居中协调周边各路军马,自己去相州招募兵将,等待时机最好不过了。

于是,他便将自己的打算合盘托出:“宗将军对于朝廷的忠心,本王自然知道。你且稍安勿躁,东京城坚兵壮,金兵以骑兵为主,短时之内必定攻打不下。你多联系几路义军,召集人手,以备勤王。本王后日便赶赴相州,集合人马。届时合兵一处,一举击溃敌兵。”

“好,殿下有这想法,老臣就放心了!”宗泽大喜,在他的印象中,康王是有骨气的,出使金营的事儿经过众人的口口相传,早被树立成英勇伟岸的形象,现在看来,应该不假。

宗泽说完,见康王殿下仍显疲惫,聊了几句便告辞了,眼看又到傍晚了,他还要去城头巡视,顺便安排得力人手去联系周边各路义军。

林哲很清楚宗泽的能力,如果给予他足够的权力和机会,再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的加持,收复失地甚至彻底打败金兵,应该不在话下。

但,他现在的身份,还有些尴尬。他只是一个亲王,不可能给予宗泽足够的权力。

而且,北宋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缺乏能征善战的将领和敢于赴死的士兵,而是因为皇帝无能、佞臣弄权。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再多的名将也禁不住折腾。

比如宗泽,这样一个文武兼备,胸怀天下的名臣兼名将,最后只落得恶疽加身,郁闷而死,临死前犹自高呼:“渡河!渡河!渡河!”死不瞑目!

比如李纲,一代名臣,力主抗金,却一直被投降派干扰、打压,局势稍有缓和,以钦宗为首的投降派便卸磨杀驴,把他的权力收了,最终,李纲抑郁而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