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面圣

而正是这轻飘飘的一个字,却是决定了台下五十个鞑靼俘虏的命运。

伴随着侍立在旁的鸿胪寺礼官的一层层传递。

这个“杀”字被一层层传递至午门外整齐列队的大燕各军各卫,五千甲士齐声高呼

“杀!”

午门外伫立着的神京城百姓们,也被这种气势所感染,皆是大声喊杀。

随着五十名鞑靼俘虏被刽子手砍下头颅。

午门外的气氛也到达了顶峰!

引礼官领着文武百官重新入班站定,礼官称颂。

献俘大典终于结束。

夜幕降临,巍峨、峻丽的大明宫,廊檐之上的八角宫灯,挂着彩色丝带,仍残留着昨日元宵佳节的喧闹氛围。

乾清宫内却是宫灯昏暗,弥漫着凝重而压抑的气息,暗红色的灯火沉稳低垂,在灯罩之中缓缓摇曳。

偏殿内,一张黄花梨木的拱形条案之后,年过四旬但却已经两鬓斑白的崇圣帝,正襟危坐,手持朱砂毛笔,蘸了朱墨,勾勾画画,凝神批阅着奏章。

一旁的手拿拂尘的大明宫内相戴权,恭谨侍立。

条案之上,由通政司收发的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地方督抚送来的奏疏,在一旁的条案后,按中枢地方,军政刑名,轻重缓急整整齐齐分列几摞。

刚批阅完一封奏章,崇圣帝瘦削、硬朗的面容上,愁容密布,眉头紧皱。

这是毅国公熊廷弼和兵部侍郎丁魁楚联合上的奏疏。

说的是辽东军战事吃紧,和沿海几个省份年三十被倭寇袭扰了数十个村庄的事。

崇圣帝低头盘算了一下大燕朝现下的战事,这鞑靼才消停,东北和南边又不安生了!

崇圣帝自即位以来,前三年,太上皇高居重华宫,退而不休,崇圣帝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过多插手朝政内外。

直到这一二年来,来自重华宫的旨意才渐渐少了些,可崇圣帝依旧是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然而大燕朝的国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一年不胜一年,外部有鞑靼袭扰,胡虏为患,各地则灾害仍频,山东大旱,河南大旱,南方水灾…以致贼盗蜂起,各地上报的有关难民的折子都快多的堆不下了。

崇圣帝都怕哪日有谁突然冒出来一句…

太子陈铎今年也已经十八岁了,和自己提了几次想去军中历练,崇圣帝也有意让他在军中锻炼一下,辽东倒是可让太子督军,再委以重将。

可是大燕现下四起的贼寇呢?倭寇来袭呢?又派哪个去救火呢?

崇圣帝虽才经历了白天的献俘和演武,可此时看着这份奏折,依旧是面现愁云,眉头紧皱。

面对虎狼一般的东虏精骑,和来去如风狡猾的倭寇,以大燕现下四处起火的态势,兵力上当真是有些捉襟见肘啊,彼等骑兵纵横往来,大燕官军只能望风遁逃!

“欲整军经武,首要就是拔除四王八公在军中的腐肉啊,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四王八公尚不可擅动啊………”

这些年,崇圣帝虽通过王子腾和手底下拣拔培养的文官们逐渐接管了京营之兵,但四王八公的军中势力仍是盘根错节,而崇圣帝也寻到了突破口,那就是王子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