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对于这次反对北征的人,朱瞻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感。
如果他不是朱瞻坺,不是赵王世子,没有插手北方的商业,没有窥探到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或许他还不会这么认为。
但是,事实和幻想永远都是两回事。
如今的朱瞻坺很清楚,那些反对北征的人,真正的理由无非就只有一个:自身的利益。
而这个利益又可以拆分成两部分,一個是眼前的利益,一个是长远的利益。
其实这些人也不是反对北征,他们反对的是朱棣御驾亲征,像今年丘福为帅出征草原一事,他们就没有反对。
因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就是个发财的机会,可一旦朱棣御驾亲征了,那谁也不敢再发战争财了。
这与他们的利益相悖,所以他们不是反对北征,而是反对朱棣御驾亲征,他们得把朱棣这个御驾亲征的念头给断了,不然的话以后朱棣时不时地就来个御驾亲征,他们还怎么赚钱。
而所谓长远的利益,其实就是文武之争。
自唐之后,文武分家,双方斗得不可开交,最终在赵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下,文人占据了上风,一直到现在。
一旦战争重启,而且还是朱棣御驾亲征,那么肯定是只有胜没有败,武将们取得军功,得到朱棣的重用,武将的地位就会提升,这对于他们文臣来说是不利的。
但是!
唯有夏原吉,朱瞻坺不认为他是这么想的。
夏原吉这个人,朱瞻坺是有了解过的,而通过了解,朱瞻坺觉得这个人吧……
比较纯粹。
夏原吉的发迹,其实要追溯到靖难刚刚结束的时候。
建文四年,燕王军兵临应天府,镇守金川门的大明第一代战神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了金川门,迎燕王军入城。
进入应天府后,朱棣杀了很多不服从他的官员,其中就包括被后世谣传“诛十族”的方孝孺。
而当时夏原吉被带到朱棣面前时并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是请求朱棣多给他半天的时间。
朱棣很好奇,一个自觉生命走到尽头的人,为什么还请求多活半天时间呢?
夏原吉回答说户部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整理好,只要再有半天时间,他就能把户部的事情全部整理好,这样一来新皇登基就能少走很多弯路,少浪费很多时间,让天下百姓少受点儿罪。
朱棣被夏原吉的胸怀所折服,但没有给他半天时间,而是整整二十一年。
从永乐元年到永乐二十二年,除了朱棣最后一次御驾亲征时,因夏原吉极力反对而将其下狱之外,朱棣从未怀疑过夏原吉,不管是人品还是能力。
试问,这样的一个人,会卷入那些只为私利的斗争中吗?
可能会,但朱瞻坺还是认为夏原吉之所以反对北征,只是单纯的从国库结余以及百姓所考虑,亦或许也可能将上次北征失利一事给考虑了进去,综合得出了一个不值得的结论。
所以,朱瞻坺还是在第二天的中午赴了夏原吉的约。
品味斋。
朱瞻坺在商业上颇有建树,但仅限于北方,南方虽也有他的印迹,但很少很少,几乎都存在于运河周边,是为了运输的方便。
而这品味斋所在的应天府,是朱瞻坺没有涉及的地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