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回宫的时候,魏忠贤远远迎来,甜甜的叫了声“爷”。
甜到齁人。
朱由检问道:“看你心情不错,有什么好消息?”
魏忠贤说道:“户部追赃二十七万四千两,已经送入内库,罪官宁守则饶仁和畏罪自杀。”
“果然,办事还是要你啊。”朱由检感慨一句,全没把两条人命当回事。
魏忠贤自己都不在乎,皇帝更不在乎。
杀呗。
“爷,王之臣回来了,是否召见?”魏忠贤问道。
“刘诏、孙织锦那两蠢货也来了?”朱由检问道。
“都在外面呢。”魏忠贤说道。
“那俩蠢货,但凡把一点精神头用在军务上,也不至于被董大力带人杀穿了标营。”朱由检不屑地说道。
标营,标兵营简称。
标兵指的是总督、巡抚、总兵等将官的亲统之兵,以做全军模范。
随着军制败坏,钱粮短缺,各将官着力蓄养精锐为亲兵,而亲兵营逐渐替代了标兵营。
时至今日,普通营已经没什么能打的了,军队作战的主力基本依赖亲兵营。
刘诏在蓟镇总督,拥兵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养出来的亲兵营却被董大力杀穿了,骂一句蠢货都是夸他。
“爷息怒,且让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若是依旧如故,两罪并罚。”魏忠贤说道。
“可。”朱由检点头,说道:“让他们滚回去好好反省,召王之臣进来吧。”
趁着等待的间隙,看今日的奏折。
孙承宗上奏折,说的是王之臣遗留的事情。
今年草原上遇灾,有两个蒙古部落“都令色俾”和“乃蛮黄把都”实在活不下去,打算投奔建虏。
但是呢,一部分部民不想去,而且建虏没那么多粮食不肯收,所以大部分往西投“虎墩兔”,就是喝醉酒被捅死的蠢货的部落,还有五千多口人来投奔大明。
孙承宗和下面的官将商议后决定,大家把这些人分了。
一来呢不消耗朝廷钱粮,二来补充各将实力,三来防止这部人抱团作乱,第四点没写,那就是孙承宗需要安抚下各将官。
人口是财富,种田打仗少不了的。
如此多赢的局面,皇帝能否决?痛快地打了个勾。
第二份奏折:宰赛百余骑犯边,参将高勋拒之,擒七人。
这份奏折比较贴心,附注了宰赛的情报。
宰赛,据福余卫,部众万余,兵五千,曾开市,万历四十七年与努尔哈赤战,兵败,与二子同被俘,不久获释,与察哈尔部结盟,持续与建虏战。
蒙古犯边是常态,但是敢跟建虏刚正面的,少见。
其实相对于联合朝鲜对抗建虏,联合蒙古各部落更靠谱些。
大明有人认识到了这点,并且为之努力过,但是效果很不好。
原因很多,比如世仇的关系,联合的部落不见钱不办事甚至拿了钱不办事,最主要的是蒙古各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话事人,导致建虏也可以合纵连横。
这件事吧……朱由检琢磨片刻,让存档备用。
至于高勋的战功,能把奏折递上来,说明已经上下打点好了,走流程就完事。
处理了两分奏折,王之臣进来了。
行礼、赐座,奏对。
皇帝的第一个问题就让王之臣冒了冷汗。
蓟辽有多少兵?
“蓟镇有兵八万六千人,分驻各处,设总兵三……”王之臣对答如流,如同背课文。
就是背书。
实际上呢?
他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兵。
比如督师标营,应该有三万人的,实际上只有两万,而这两万,有一万七在种田,一千在打工,只有两千正儿八经地当兵。
上官核查怎么办?
种田打工的全部拉出来,人数不够再去雇一些,应付完检查放走。
打仗怎么办?
比如上级命令调兵一万,那就两千亲兵为核心,抽调三千种田的做辅兵,再来两千民夫,号称一万。
谁还能正儿八经一个个数过去呢?又不是校场检查。
朱由检大体有数,默默地给王之臣画了个大叉,问起了如何练兵。
“臣以为,练兵首在选兵,当选忠厚老实的……”
若非皇帝读过《纪效新书》,差点就以为王之臣是戚爷爷重生。
这书背的,溜溜的。
“不错。”朱由检打断了王之臣,说道:“先熟悉熟悉京营,二十九,朕校阅诸军,让臣民看看京营清理该不该,到底谁才是国之栋梁。”
“臣遵旨。”王之臣告退。
心情很好。
皇帝信任,大权在握,待京营练成,立不世之功。
“贤啊。”朱由检问道:“崔凝秀和萧惟中何在?”
魏忠贤回道:“崔凝秀路途遥远,尚在途中,萧惟中已经入京,正在熟悉京营上下。”
“告诉萧惟中,折服京营,让那帮清流好好看看。
到时候,保准袁可立等人哑口无言,哪些想借机弹劾你的,通通闭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