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闻不由得点了点头,道衍的这个解释正说到了朱棣的心头,从小到大,他就以朱元璋为表扬,不仅是行军打仗,还是成为皇帝之后所干的一系列事情,总是有朱元璋的身影。
如果自己真能将太祖的血脉洒向天下,想必自己的父皇在九泉之下应该不会怪罪自己夺取朱允炆的皇位了吧。
不过,现在又两个难题,一是国库资金不够,如果要将藩王全部运出去,那所要的粮食器械船只,对于现在的朱棣来说有些捉襟见肘。
二是藩王的态度不明,即使传言吹的神乎其技,但是在大明,自己不需要干活就能够生活富足,谁会愿意去海外拼死拼活呢。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朱瞻壑思考半晌,并没有得出答案,他并不像朱棣以及道衍一般思维缜密,能够管中窥豹,从一点关键信息就能分析出问题的关键。
“小朱,看在你还是勤于思考的份上,我将我的一些见解告知与你,当然,只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到时候执行起来可能会有较大的阻力。”
傅林内心想到,一顿饭真不好赚啊。
朱瞻壑当即挺直腰杆,表情认真,仿佛要把傅林所说的话语都记在脑海中一般。
“我这次同样有两策。”
朱瞻壑听闻傅先生同样有两策,心中不由得对傅先生更加敬仰有加。
傅先生不愧是傅先生,竟然还有两个策略,自己可是为了一策就和父王想了半天,最终才想出将藩王迁出这一策略。
至于父王所说的准备刀斧手之类,朱瞻壑则是将之抛弃在脑后,原因是这也许能解决一代的藩王冲突,但是不能解决之后的藩王冲突。
从不能每次大宴都来这么一手吧,那样藩王们肯定要造反的。
不过这次傅先生难道和上次一般,同样是内外两策吗。
就在朱瞻壑沉吟之际,坐在他对面的傅林放下玉箸,缓缓开口道:
“这两策分别是"开源"与"节流"。”
听闻有两策,朱棣顿时坐直了身子,将身体前倾,想要听的清楚一些,并吩咐身边的指挥使纪纲开始记录。
纪纲一脸苦闷,没想到自己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要承担起记录的工作,但是陛下发出指令了,他也不敢违抗。
至于听到开源节流,朱棣一愣,这两个词他他当然知道,开源节流就是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那这位傅先生究竟会如何增加收入,难道要更改父皇的税收政策。
众所周知,太祖皇帝朱元璋早期乃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的艰辛,因此他定下的田赋并不高,最多只有总收成的一成左右。
并且下令鼓励农民归耕,甚至可以免除三年和赋税,除此之外,又令广受战乱侵扰的北方农民“新垦土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对于无籍流民垦荒者,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
这一切都显示出太祖皇帝对于农民的重视。
朱棣扪心自问,如果增加赋税的话,那就是和父皇的政策背道而驰。这是朱棣自己所不能忍受的。
至于节流,无非就是朝廷节省开支之类,朱棣都要听户部尚书夏原吉念叨地耳朵都要聋了,无非是苦一苦陛下,他不认为眼前的这位教书先生能比得上夏原吉,即使他曾经碰巧预言过自己的国策。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