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村隶属于龙城乡,龙城乡隶属于恩丰县。

恩丰县城位于三塘村西南方向,距离三塘村约十七八里,也就是说,三塘村大概位于龙城圩与恩丰县城中间位置。

“恩丰”这个名字有个来历,得于县城街市的恩丰塔,恩丰塔则来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恩丰区域是一座荒山,一位秀才在此结庐为母守孝,过着粗茶淡饭、勤作耕读的日子。有一天晚上,救了一只中了捕兽夹的怀孕母狮。

母狮极有灵性,身体恢复后,每天将捕猎的小动物叼到秀才庐前,解了秀才的肚饿之疾。

三年后,秀才高中状元,一路从县官做到京官。一天吃饭吃到野兔肉,想起母狮捕猎报恩的事,一时心潮起伏,为官场沉浮感叹不已,慨叹世间奸猾势利之徒比比皆是,知恩图报之人则少之又少!不如一只野兽呢!于是命人在当年的草庐上建造了一座七层宝塔,塔成之日,他提笔挥毫,落下“恩丰塔”三个大字。

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原来的荒山变成了小山谷,又变成平地,但恩丰塔一直矗立。

一条大江从塔前经过,逐渐有人迁徙至此,临水而居。随着人口居民渐多,在周围形成一个集市。集市逐渐发展壮大,又吸引了更多的居民,渐渐向外围辐射,形成一个县城的规模,便是如今的恩丰县城,恩丰塔前面滋养了一县之民的江叫恩丰江。

熙风上路走了一段,那特制的爱心扁担效用不再明显,右肩传来阵阵疼痛,他就把担子换到左肩,挑了一段,左肩也受不了,于是又换回右肩……

实在难以忍受了就放下担子休息一会,后来又索性把外套脱了垫在扁担下……

就这么,煎熬的到得恩丰县城。

“卖米,卖米哟!”

恩丰塔下,熙风坐在担子后面吆喝。

经过这么多年的走村串巷,当初的羞涩已经完全褪去,他熟练的操控着自己的语调和方式在集市上吆喝。

今天的集市人来人往,很热闹。

几个穿着新鲜,没有一丝补丁的人走到担子前面看了看,用手抓起一把细研,还有人放上一粒在嘴里咬咬,然后又丢回箩里离开。

连续好几个人看,就是没人买。

直到快退市,他还没有成交一笔生意。

他非常沮丧,抓起一把米仔细的看,没发现米有什么问题啊!

集市上没人了,他还一个人坐在塔下,看上去一副十分落魄的样子。

无奈的叹一口气,他只得挑起担子回家,一路上边走边琢磨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但就是不买呢?

由于脑子里面在想事,肩膀上的疼痛反而没在意,不知不觉中把跟早晨一样重的担子挑回了家里。

吃完中饭,跟渌云交代一声,他出了门。

来到周山村的老丈人家里,熙风把今日卖米的情况跟周树本说了,末了疑惑的向他讨要看法。

周树本摸摸下巴的胡子,也疑惑的看着女婿,问:“你砻谷的时候,把谷壳清出来,有没有再把米加工打白?”

经老丈人一提醒,熙风恍然大悟,拍着脑袋说:“哎呀!怎么忘了这茬,没有打白,米粒不光滑,总感觉上面有一层浆糊,自己吃倒无所谓,生人看了就是不卫生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