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胡惟庸的提议,朱元璋也很认同,这个弊端他之前也想过,就连这些大臣的心思,朱元璋心里也很清楚。
先前在顾良那里请教,所得的构建大数据这个方案,便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尽管耗时较长、范围较广。
但只要这些材料建立起来,大明将来便会受益良多。
见到朱元璋赞成了胡惟庸的提议,一些推崇胡惟庸的官员,顿时就像是收到了某种信号一样,纷纷站了出来,开始称赞起胡惟庸。
“皇上圣明,胡大人也是聪慧过人,臣还未看明白这个履历是什么东西,胡大人便已弄清楚了履历的脉络,着实是非常难得啊。”
“是呀,胡大人能够如此之快,便发现了这么多弊端,当真是独具慧眼。”
“胡大人如此才能,让我等敬佩不已,臣认为重用英才当为朝廷增加不少助力。”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顿时,殿内皆是吹捧胡惟庸的声音,这个情况使得浙东集团那群人面色极为难看,当即站出来反驳。
“皇上,胡大人说的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反而是眼下朝堂之上人心躁动。”
“臣觉得,该履历能够整顿这些歪风邪气,要不先从朝堂上的各位大人开始创建履历。”
此番话一出,瞬间就让淮西勋贵们颇为头疼。
不过,他们看了一眼朱元璋略显不悦的脸色,无人敢再提出任何异议。就是对于履历是依照品级由上至下建立、还是由下至上反向建立争执个不停。
看到这群人喋喋不休,朱元璋心里有点恼火,他岂会不知那些吹捧的人就是想把胡惟庸推向宰相的位置?
现在淮西勋贵一党已足够强势,朱元璋可不想再让他们继续壮大势力,这样的话,便会致使朝堂之上的势力失衡。
而今,浙东一党在杨宪的带领之下,也渐渐有了起色,可千万不能将他们刚燃起的希望浇灭。
尽管朱元璋乃一介布衣出身,但经过常年的征战,也让他学到了不少帝王之术,他心知平衡乃是牵制朝中权臣的不二之选。
所以,面对被众人吹捧的胡惟庸并未表示出认同。
再等一等吧,起码等浙东一党稍稍有点起色再说。
“行了,都少说两句,这些事情,朕自有定夺,此事暂且不提。”
随后,朱元璋便转移话题,说起前些日上报的水灾,没有任何搭理胡惟庸的意思。
李善长见朱元璋这个态度,心里顿觉不妙。
一直以来,他都在想方设法把胡惟庸推出来,而他自己则退居幕后指挥淮西集团,一来能避免位高权重被皇帝盯上,二来,还能减少浙东言官的攻击。
可是现在,看皇帝的意思,好像并不是很看好胡惟庸,莫非要换一个人?
李善长满腹狐疑,怎么皇帝出去一趟回来之后,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
一些朝政讨论完后,胡惟庸欲要再跳出来刷一刷存在感,岂料,朱元璋直接宣布退朝。
顿时,这让胡惟庸有一种,全力挥拳却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
一口气窝在胸口,一阵七上八下。
朱元璋回到御书房,看到桌上堆成小山一般的奏折,回想起了适才,那些大臣们的表现及反应。
想到胡惟庸今日的表现,朱元璋冷笑一声,“这个胡惟庸,可真是不死心呐。”
“还有淮西勋贵一党,看样子要平衡一番朝堂局势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