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二月,大顺军东征。
三月一日,李自成率军攻陷大同,北京危急。
初四,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三月六日,李自成攻陷宣府。同一日,崇祯帝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三日,留都南京接到崇祯皇帝“命天下兵勤王”的诏书,之后便失去了与京师的联系。
三月十七日上午,大明留都南直隶应天府的兵部尚书衙署内,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召集留都的六部官员们开会。
永乐年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与北京相对应的中央机构。
这种两京制度的特点是:皇帝和内阁大学士等决策人物都在北京,北京的六部衙门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权力机构;
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衔,公务清闲,任职官员被称为“吏隐”,但地位一般不低于北京相对应的衙门官员。
在留都握有实权的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和提督南京军务勋臣,按大明制度,南京兵部尚书位居留都百官之首。
“诸君,既然音信不通,依吾之意,宜当发布‘号召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急事’的南都公檄,集所有力量,北上解救天子之危!”
史可法端坐主位,扫视众人后说道。
提督南京军务勋臣、魏国公徐弘基忧虑道,“此时闯贼在湖广北部、河南依然留有重兵,倘若江淮各地军兵都去北上勤王,兵力空虚,恐怕江西和南直隶的州府都会为敌所趁!”
“魏国公此言有理,既然陛下已经调了蓟辽和山东的兵马,江淮兵马即便此时北上,路途遥远,恐缓不济急。”兵部侍郎吕大器沉吟道。
右都御史张慎言点头道,“确实,万一北京无事,而南直隶失陷,吾等罪莫大焉!”
鉴于音信不通和路途遥远,一番争论后,其他人都不赞同江淮兵北上,事实上众人此时已经笼罩在一种不祥的预感之中,除了怕南直隶有事,也都知道闯贼势大,现有那点援兵去了也无济于事。
最后,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低声道,“为今之计,吾等不如从海路迎接太子南下,以作监国之准备。”
这种言辞已经置君父于不顾,但却是务实的做法,其他人不语。
史可法缓缓点头,道,“此事可行,但是吾依然要整顿应天府兵马,以作北上勤王之准备。”
南京兵部尚书是留都的话事人,整军也是兵部尚书的本职,其他人便不再言语,事实上史可法即便率军北上,也只是更具象征意义而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