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红楼梦》中的记载,一两银子差不多就是乡下一户庄稼人一年的支出总额。
《红楼梦》虽成书于清代,但是明代银两的价值,比之后世更为高昂。
一两银子折合下来大概八钱左右。
朱瞻基轻描淡写的三钱银子,已然接近一户庄稼人,半年的吃穿用度。
“这……”
“走路时间长,花销肯定更大,要是坐马车的话……”
见时安反问,朱瞻基下意识的就想辩解,不过话到嘴边,却又是咽了回去。
虽然没有过单独的远行经历。
朱瞻基却也是明白,马车这种东西,不是平头百姓能够养得起的东西。
“看来你应该是懂了。”
看着朱瞻基这幅吃瘪的表情,时安忍不住发笑。
“应天府和凤阳府之间算不太远,就需要耗时三天,花销三钱。”
“那么南疆,九边的百姓想要进京察举,不止耗时日久,花费对于他们而言,更是无算。”
“这来来回回耗时耗力耗钱,你难道指望百姓倾家荡产,只为你那点奖励?”
“再说了你那铜匦要是设在地方,你又怎么能保证谏言可以传到圣人的耳朵里?”
说到这里,时安伸了伸懒腰,简单活动一番之后,方才又是继续。
“况且,你有没有想过。”
“一旦这些百姓想要越级察举,当地的官员必然会提前得知消息。”
“反正天高皇帝远,为了保住自己乌纱帽,这些官员难保不会暗中使些手段。”
“届时,怕是你计划里的这些百姓,还没来记得走出当地,就被按下熄灭了。”
简单几句话,便是把铜匦奖察制中的所有不合理之处点了出来。
时安向后躺倒,翘起了二郎腿,一副优哉游哉的神情。
“这!这些……”
将时安的话在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朱瞻基猛然发觉,自己竟是找不出一丝一毫的纰漏。
若是真的要实施,这些情况,确实是个问题。
“……难道,难道就因为这些可能的情况,管贪官污吏就没有个好法子吗?”
被时安的话语点醒,朱瞻基的脑海中已经没有了半点头绪。
只觉得胸口有些堵闷的慌,微微抬头,这位大明皇太孙,眼神中不由流露出了些许不甘和气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