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这次文官升迁之路的改革,在杜如晦和房玄龄认为,是划时代的!
是伟大的!
是不可超越的!
甚至于比起当年西汉的推恩令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科举制的改革,历史确实是隋炀帝首先付于实践!
天子的雄才伟略,对国家治理和把控的精准,无不令人钦佩万分。
房玄龄和杜如晦甚至可以预感到,科举制一出,世家大族恐要跳脚无能狂怒了!
两人之所以感动的眼眶通红,是因为天子给了许多人希望,给了平民百姓希望,给了天下读书人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多少年来,多少穷苦百姓皓首穷经,多少人用着微薄的钱财,去支撑他们读书认字。
他们所图……不过报效国家,一展生平之志。
然而报国无门,然而让这些人长大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不是他们学问好,知识渊博,就能为官的。
因为进入官场,首先你得融入到世家大族的圈子内,不然你想进入朝廷,无异于吃人说梦。
房玄龄和杜如晦其实是比较幸运的,他们有祖的恩荫,所以能进入官场。
但天下那么多饱学之士,出生贫寒,他们该怎么办呢?一个穷苦家庭供养一名读书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
那些男儿郎读了一辈子书,却发现自己连进入朝廷的资格都没有,那么他们读书的意义在何处?
于是才会有那么多文人去投靠军阀,因为这些土包子不需要世家大族的引荐,他们就能进去谋得一些利益。
这也导致了许多贫寒博学的人才流失。
如果国家开辟一条如此公平的通道,这些人才还会流失吗?
为什么房玄龄和杜如晦会感慨杨广此改革之伟大?
就是这个道理!
……
三日后。
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撰写出一套完善的军队升迁奖赏升爵制度。
同时也按照天子的意图,撰写出来了完善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日一早,早朝。
随着太监唱谒声响起,文武百官进入宣政殿,东西两向站定。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内宦声音响起,中书门下主事房玄龄抱拳出列。
“启奏陛下,臣有事启奏。”
房玄龄将完整的军队改革制度和盘托出,百官只是微微惊讶了一下,也没多说。
杨广点头:“准奏,中书门下省以朕之名义,布告四海全军知悉。”
“遵旨!”
等房玄龄说完,工部左侍郎杜如晦出列,抱拳道:“启奏陛下,臣请陛下开科取士!”
百官纷纷好奇,皆不知杜如晦此言是何意。
这些事是他们私下和皇帝商讨的,百官不知道也实属正常。
杨广示意杜如晦继续说。
杜如晦不紧不慢将科举制一一阐述。
等他说完,大殿登时安静的落针可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