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济的信息量有点大,魏延足足诧异了半天。
首先他没想的是诸葛济投奔了曹操。
其次,是要他作内应。
魏延当然清楚樊城的重要性,作为襄阳的门户,樊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旦樊城落入曹操的手里,就等于打开了荆州的门户。
助诸葛济夺取樊城,委实是一件不小的功劳。
心不在焉地看着诸葛济,魏延足足沉思了一盏茶的功夫后,顿时拍案而起。
“好!你伏麟才子都选择投奔了曹操,我又有何顾虑?!!”
在魏延的眼里,诸葛济看中的主公,那就绝不是传言中那般不堪。
又想到诸葛济的“百姓急需结束战争,天下急需一统”,“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等,让魏延深受感触,如同醍醐灌顶。
论雄才大略,曹操无人可及!
论用人之道,曹操礼贤下士!
论地盘,曹操占据中原,已有天下三分之二!
论声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天下莫敢不从?!
何况,伏麟才子尚且选择了曹操,魏延没有理由怀疑他的眼光。
跟着伏麟才子走,错不了。
“哈哈,文长兄果然是干大事的人。”见魏延已经拍板,诸葛济喜出望外。
他了解魏延,作为一名武将,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就绝无反悔之理。
这一点,诸葛济绝对相信。
他可不认为魏延是书中那个天生反骨之人。
相反,魏延颇有大将风度。
有他作为内应,樊城唾手可得。
“安民,那我该如何行事?”魏延问道。
诸葛济看了看四周无人后,才压嗓音道:
“兄长可于今夜三更就城中放火,待城里一乱,便趁机放下吊桥放我军进城,樊城则兵不血刃,一举可得!”
“好计!”魏延由衷赞叹。
“事不宜迟,小弟这就回去整顿兵马。”
“唔!我送你出城。”
魏延将诸葛济送出樊城后,互相又交换了个眼神后,各自回去。
魏延叫来亲军,吩咐烧城中粮草不提。
诸葛济也骑的卢,飞奔回大营。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夜空如洗,皓月当空,如同白昼。
“先生,你可算是回来了?急煞我也!要是再过片刻见不到先生,我可就要下令攻城了。”
看着诸葛济安然无恙回营,夏侯惇心中沉石终于落定。
在夏侯惇的眼里,此时的诸葛济便是三军的主心骨。
要知道,夏侯惇所率领的军队已经深入荆州腹地,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若无诸葛济在身旁出谋划策,夏侯惇一点主意都没有。
根本没有把握攻下樊城。
“承蒙夏侯将军关怀,济铭感于心!”对于夏侯惇的关怀之情,诸葛济由衷感怀。
这就是文臣和武将最大区别。
如果这句话出自一名谋士之口,兴许只是一句客套话。
但一般武将都没有多少心机,都是直肠子,诸葛济并不怀疑夏侯惇用心之真切。
对他来说,能在曹营多交一个朋友,没有坏处。
“先生言重了。若非先生不计前嫌发兵相救,我早就死在博望坡了。”夏侯惇道。
“你我乃奉丞相之命率兵南下,便如同乘坐一条船,唇亡则齿寒。唯有同心协力,方能不辱使命。所以,将军不必放在心。”
夏侯惇不善言辞,故而只是点点头,问道:“先生此行若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