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的眼里,刘备的确算得英雄。

然而,夏侯惇乃麾下第一战将,勇武不在关张赵云之下。

刘备兵不足万。

之所以派十万精兵南下,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此时。

忽听报:“丞相,府外有人毛遂自荐。”

对于此时官渡大捷,实力雄厚的曹操来说,心中飘飘然。

已不似往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那会儿般求贤若渴。

况且,如今他的账下,不乏奇才。

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等皆是智谋超群的高明谋士。

见有人毛遂自荐,心里不怎么感冒。

但为了笼络人心,他还是故作姿态,问道:“来人姓甚名谁?”

“他自称琅琊诸葛济!”

“诸葛济?”曹操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怎么又是个姓诸葛的。

“谁听说过此人?”

一众文臣武将你看我我看你,均摇了摇头。

唯独徐庶叹了口气,沉吟片刻后,说道:“丞相,庶知晓此人。”

曹操道:“哦?他是谁啊?和诸葛亮什么关系?”

如果方才没有提及到诸葛亮,曹操不会这么问。

但听说卧龙投靠了刘备,他心里对诸葛这个姓氏都痛恨得紧。

徐庶道:“回丞相,诸葛济乃诸葛亮胞弟!”

一石激起千层浪!

文臣武将无不哑然失声,不敢置信。

曹操也是一脸懵逼,道:“既然是诸葛亮之弟,为何不随兄长辅佐刘备,反来见我?”

“这个……”徐庶顿了顿,“这个在下就无从得知了。”

“既然如此,此人才华若何?”

“诸葛济,排行第四,字安民,道号伏麟……”

话音未落,荀彧,贾诩,程昱等谋士,以及曹操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显然,他们也曾有过耳闻。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伏麟者,一人可当百万师,得伏麟,可定百年基业!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伏麟才子,竟会是诸葛亮的胞弟,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诸葛家的基因也太强大了吧!

一下子出了两名奇才。

曹操不可置信地道:“元直莫非谬谈,我可是听说,伏麟者,一人可当百万师。得伏麟,可定百年基业!怎会是诸葛亮之弟?”

徐庶道:“丞相,庶岂敢谬谈?诸葛济的确就是伏麟。不过,此人年方十六。

所谓一人可当百万师,定百年基业,不过是平日里的戏言,万万不可当真。

此人名不副实,平日惯于纸谈兵,且为人轻佻浮躁。

舞文弄墨稍有风骚,若定国安邦,胸中实无一策。

之所以来投奔丞相,无非是为了求个一官半职,光耀诸葛家的门楣。”

徐庶几乎把诸葛济说成了赵括。

很简单,他就是不想让曹操得到伏麟。

虽然不十分仗义,对不起朋友。

可比起大汉江山落入曹操手里,自是后者更为重要。

徐庶原以为经过自己一番天衣无缝地说辞之后,曹操会立马对诸葛济失去兴趣,将他逐出许都。

恰恰相反。

曹操可不是一个听风就是雨的人,怎会轻易让根本就不想辅佐自己的人所忽悠。

所以,徐庶越是诽谤得厉害,曹操就越觉得这位诸葛济是个可用之才。

更何况,还是伏麟才子。

见一见又何妨?

若真如徐庶所言,再将他赶出去也不迟。

于是问:“元直对诸葛亮如此推崇,何以对诸葛济却如此贬低?”

见说辞被曹操看破,徐庶顿了顿,连忙解释:“丞相,庶所言皆是实情……”

“好了,是真是假,我自有理会,无需多言。来啊,有请诸葛济先生。”

随着曹操一声令下。

良久,一名穿着普通,容貌却英俊的少年来到。

文武百官都微微侧目。

当看到一身布衣稚气未脱的诸葛济出现之后,一个个脸不由得浮现出一丝轻蔑。

从他们内心里透露出的轻视之色,一览无遗。

毕竟,在场的谋佐也好,武将也罢,大都出身贵族世家。

再不济也是没落的寒门出身,布衣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所谓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能在朝为官的人,要么是靠祖宗庇荫,世袭罔替。

要么就是世家出身,从小有良好教育之人。

布衣想要跨越阶层,高官厚禄,光是“出身”这一硬件条件,就注定不可能了。

其次则是因为,汉末的书籍十分有限,被氏族占据,布衣不可能读得到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