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若削藩之计并非朱允炆一己私欲,而是在执行某人的遗诏呢?”而就在朱棣百思不解时,楚枭的话让他猛然间汗流浃背。

遗诏?

朱棣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莫非如此削藩真是他爹的意思?

否则朱允炆想削藩,朝中和诸王盘根错节的儿女亲家,首先就不会同意。

“可是分封制是皇祖父定下的!”而就在这时,一旁的朱高煦忽然忍不住开口了。

他不明白,定分封制的是朱元璋,为何他又要削藩?

难道朱允炆是伪造了遗诏?

朱高煦想到了这种可能,但他紧接着自己就在心里否定了。

朱允炆若是私藏了真正的遗诏,那齐泰拿出来的遗诏里为何又下旨让藩王无需返京吊唁?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也就在这时,楚枭忽然开口了。

“担心诸王造反的是我爹?”而这时,朱棣忽然下意识说道。

楚枭点头说道:“如果我是朱允炆,那我趁皇帝在世时肯定会这么说。”

“殿下其实也明白,洪武帝在分封藩王的问题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分封诸王,远可外御其侮,近可互相遏制,但这只能在洪武时期才能延续。”

“朱允炆初登大宝,立足未稳,诸王必然被其视作威胁,且驻守九边重镇的藩王,几乎各个坐拥重兵,如此局面之下朱允炆如何自处,先帝又如何坐视不理?”

楚枭的一番话,听得朱棣连连点头。

作为大明最有实力的藩王,在九边重镇的问题上他自然也一早就窥探到了。

尤其是他和宁王。

他坐镇北平,有“节制沿边士马”之权,而宁王更是“统塞上城九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其他九边藩王也不外如是,几乎是九王皆有重兵。

在这种情况下,“止建番号,未曾裂土”就只是一句空话,朝廷难免担忧尾大不掉。

“可既如此,如今皇帝已经驾崩,朱允炆还敢削藩?”而想到这,朱棣反而询问了一句。

很明显,皇帝如今已去,在这种局势下不适合以强硬态度去削藩,而哪怕是有齐泰的辅佐朱允炆也不可能行如此冒险之举。

“若是朱允炆自己他自然不敢,但燕王殿下此前想必已有过带兵返京之举,如今为何又孤身被困南京?”而就在这时,楚枭再次搬出了朱元璋。

遗诏?

瞬间,朱棣再次明白了过来。

几个月前他抵御蒙古大胜而归,在接到皇帝召见后边决定带兵回京,然而却遭到了阻止。

无奈,他才只能只带朱高煦前来。

可既然皇帝要召见诸王,遗诏中为何又命藩王无需赴京奔丧?

咕噜!

朱棣现在已经是草木皆兵,他几乎下意识的就想到了一种让他极为寒心的猜想。

“父皇是故意把我们骗到南京的!”朱棣这句话,已经不是疑问了。

虽然此前他已经想到这点,但朱棣一直不愿去面对。

可现在他不得不直面事实,朱棣才终于确定这场阴谋只针对于他们,否则返京的诸王为何只有镇守九边重镇者,实力不足的藩王却被留在封地守孝家中。

想到这里,朱棣的心情也越发沉重。

对此,楚枭也时刻都在留意朱棣的表情变化,等看到朱棣面露痛苦之色他便知道该趁热打铁了。

“想必,殿下也猜到问题所在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