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是臣等不力,而是日已近午,臣等滴米未进,腹中饥饿,这才思而不力也。”

刘三吾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出列,拱手,为自己少得可怜的地理知识,找借口。

其实下君臣一个吊样。

这个时期的文人,地理知识实在是少得可怜。

除了了解大明周边的国度,对其他国家真是两眼一抹黑。

之所以他们对这张地图半信半疑,不敢确定为真,也不敢确定为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张地图对大明帝国周边的国家都有详细记录,且千真万确。

再远点,他们真没办法确定真假了。

何况这些大儒,对儒学涉及的经文典籍一清二楚,对地理书籍涉猎不多。

刘三吾话音一落,殿内群臣纷纷点头。

是真饿了。

寅时起来朝,完朝回到府邸已经巳时,屁股没坐热又进宫,一杯茶都没喝完。

现在已经是午时,都饿。

但皇帝不提饿了,谁敢提啊?

也只有这顶着天下士子坐师名头的朝廷三老之一,才敢直言进谏朱元璋。

朱元璋微微一愕。

刘三吾不提还好,一提肚皮还真饿了。

反正他正要与群臣说说这红薯、玉米,索性道:“来人,将烤制好的红薯、玉米,给诸位大臣分食些!”

随堂太监昊诚领着几名太监,将烤制好的红薯、玉米全部分段。

分发殿中十几个重臣。

又呈一份与朱元璋。

除了朱元璋,群臣都有些愣。

这就是洪武大帝说的红薯、玉米?

朱元璋拿起红薯,剥了皮咬了一口,眼睛就瞪圆了。

皇帝一动嘴,群臣这才开吃。

这一吃,场面失控了。

狼吞虎咽,哪还有点大儒文人的形象?

一阵咀嚼声过后,大明帝国的掌控者们,不顾形象的吧唧着嘴,一脸的意犹未尽。

可怜年迈的刘三吾,牙都没几颗了,啃不了玉米。

好办,指甲碾碎了吃。

朱元璋率先吃完,问道:“诸位大人,这红薯、玉米其味如何?”

“恭贺陛下!”

户部尚书赵勉将剩下的番薯一口塞嘴里,拱手就道:“番薯,香甜不腻,松软可口,玉米,丝丝香甜,嚼劲十足,定是苍护佑我大明,才让陛下找到如此神奇之物。”

兵部尚书茹瑺也拱手道:“陛下圣明,找到番薯、玉米二物。”

“陛下圣明,番薯、玉米二物非同凡响,若在百姓普及播种,可为百姓又开一粮源。”

诸臣纷纷恭贺,拍皇帝马屁谁也不落下风。

朱元璋会心一笑,问还在剥玉米粒,碾了,塞入嘴里的刘三吾,道:“字行先生对番薯、玉米有什么看法?”

“老臣,只问陛下,番薯、玉米二物产量如何?”

姜还是老的辣,一开口不是恭贺朱元璋,而是问清楚产量。

番薯、玉米味道虽然好。

要是产量不高,大面积推广,百姓积极性就不高,那么栽种的面积就会少,产量就更少。

于是造成物以稀为贵的局面,百姓吃不起,得不到实惠,对大明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百姓求的,是填饱肚皮,不是尝味道!

此刻,刘三吾无比想找出一种新的粮食,产量爆棚,彻底打压住朱高炽号称亩产四十石的土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