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了狂妄的骆振,杨鹏回到了自己的天京新城。如今骆振被押解入京打入刑部大牢,再没人敢轻易觊觎杨鹏的产业,杨鹏的地位巩固了许多。有了这样巩固的势力,杨鹏就更要考虑领地的长期发展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问题。

一个受过教育的士兵或者吏员,应对形势变化的能力远胜于不识字的文盲。一个文盲的世界是狭促而单调的,而识字的人却能从书本里获取见识,能看懂账簿,能看懂标志,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如果领地上的子民都能识文断字,工业和军事的发展速度会提高不少。

为了领地的长远发展,杨鹏决定给领地的所有孩子和士兵扫盲普及识字。杨鹏根据黄册做了个简单的统计:天京新城,大沟,盐山县目前有工人家庭二千余,外来商户家庭两千不到,农民家庭二千多,共有未成年儿童一万零七百二十三口,这些儿童李植准备让他们白天上课。杨鹏还有虎贲师士兵有一万四千人,杨鹏准备让他们每天训练完晚上上课。

如果把这些孩子和士兵集中起来学习识字和算术,三年左右孩子们和士兵就能认识常用的字,学会基本的加减乘除。杨鹏把一万多孩子按年龄分为三批,目前只让年龄最大的一批三千多孩子入班识字。等这一批毕业后再教育下一批,直到把三批孩子全部教完。以四十个孩子一个班估算,杨鹏就需要八十多个教师,四十个教识字,四十个教算术,需要建设八十多个教室。

这八十个教室白天给孩子们使用,晚上就给士兵使用。当然士兵们就要五十个人一个班。不过士兵们纪律性极好,课堂纪律肯定比孩子们好,五十个人一个班也比较合适。主意打定,杨鹏就让一直在扩建别墅的泥瓦匠停了别墅建造,开始建设八十个大教室。同时,在大沟,和盐山同样做大教堂。杨鹏开始在各个州县贴出布告,以二两月钱三餐有肉的待遇招募一百二十个教师——八十个白天教孩子,四十个晚上上班教士兵。教师不需要是秀才,只要识字或者会算术就行。

十一月二十日,灌溉渠的建设已经两个月,有些地方的灌溉渠已经建好,部分龙尾车已经到位。看着逐渐修好的水利设施,分了田的百姓们欢欣鼓舞,干劲更足。戴全一家是被大沟官军解救的难民,如今距离他们逃脱契丹兵的魔爪已经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戴家的境遇越来越好——前所未有的好。

戴全今年三十岁了,家里有个二十八岁的媳妇,上有五十岁的老父一人,下有十来岁的孩子两个,是个五口人的家庭。以前他家在宝坻县汪家集子佃租汪老爷家的三十亩旱田,家里有三间土屋。那田旁边没有水源,要去一里外的小河里挑水浇田。因为灌溉不足,一年只能种出二十五、六石的米面,却要把其中五成交给汪老爷做租子,自己家里只能留存十二、三石。每年青黄不接时候,一家人都要饿肚子。

更糟糕的事情是后来契丹兵来了,戴全带全家人躲进县城,结果县城也被契丹兵攻破了,一家人沦为契丹的奴隶。契丹剃发留小辫子,不服华夏衣冠,还要把大家抓到辽东那苦寒之地做奴隶,每日做苦役,鞭子伺候。那时候在鞑子营寨里,一到晚上,周围就是一片窃窃的哭声。

被契丹兵掠去的十几天说来不长,但是在戴全的记忆里那十几天却无比漫长。那十几天里,戴全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完了,接下来就是做牛马,做个十几年苦役就被鞭子抽死。谁知道到了天京新城的大沟,凶恶的契丹兵竟被天京新城的官兵打得溃不成军,被契丹掠夺而来的百姓全被解救了。

天京新城的城主叫杨鹏,是个大善人,他让百姓们在大沟城北安顿下来,还给大家发浓粥吃。因为打败契丹兵的功劳,他被朝廷升为了游击将军,大家都叫他城主大人。后来契丹兵出关了,周围的百姓们陆陆续续回乡了。但戴全一家没法回去,回去要没饭吃。地主汪家老爷家里也遭了兵灾,也和自己一样被抓到了契丹的奴隶营里,汪家藏的粮食估计也被契丹兵抢光了。自己回汪家集子,这一年吃什么?

正在戴全踌躇绝望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消息传来,城主大人要带领大家开垦新田。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戴全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据说城主大人要给每个成丁和壮女分二十亩旱田,一年只收三成地租还给地租粮食的钱,这样就等于没有地租。而且城主大人分给贫民们的旱田,都是有水渠灌溉的好田。

听到这个消息,戴全一家人欢呼鼓舞。四十亩好田,三成地租,虽然戴全算术不好,但也懂得和识字的人打听,知道这些田好好种,除了地租一年能余下二十七、八石粮食,能让自家人过上好日子了。城主大人派郑百户组织大家修建灌溉渠,安装龙尾车,还从沧州各地召集了大批的泥瓦匠给贫民们修房子。到了十一月,已经有一半的灌溉渠修好了,龙尾车据说也安好了一半。郑百户派人给戴全家分了一块水渠边的地,真的有四十亩,就等来年春天开播了。

戴全试用了一下那龙尾车。他让媳妇把自家田地旁边的水渠挖开,自己在河边摇动龙尾车,便看到涓涓的河水被水车抽到水渠里,全部流进了自己的旱田里。按这速度,灌田的季节里自己摇一天水车就能把家里四十亩水田灌好。再也不用苦力到河边去挑水了。

更令戴全欣喜的是,分给他的房子也修好了。这是两间砖瓦房子,很宽敞,建在规划好的小村子里。房子是用上好的红砖砌成,上面铺了黑瓦,据说还用了城主大人发明的水泥,总之房子十分坚固,即使是下大雨也不漏一点水。戴全家人以前住的是漏雨漏风的茅草屋顶土房,哪里住过这么好的砖瓦房子?便是汪老爷住的房子,也不过如此呢!

分到房子的那天,全家人载歌载舞乐了一整天。分房子给戴全的人说,这两间房子造价十两银子,算是城主大人借给戴全家的,分五年偿还,以后五年戴全交地租时候要多交一石米面。一石米面,也没有多少,将军只收三成地租,戴全知道自己如今每年有二十七、八石的结余,付得起一石米面。

戴全觉得好日子就在跟前了,每天带着媳妇在水渠的工地上卖力地干活,十分积极。他的努力被天京新城的吏员看在眼里,被吏员标为积极分子。平时烧火做饭之类的轻松活,吏员都优先找戴全媳妇做,给贫民们分饭这种体面的差事,吏员也让戴全来做。

得到吏员们的赏识,戴全做事更加卖力了。这一天,戴全正在工地上夯土,却听到差爷叫自己名字,说是分牛了。城主大人还给我们分牛?戴全把自己的绳子交给旁边一个农民,拍了拍手上的土,随那差爷往分牛的地方去了。到了分牛的地方,戴全看到几百头黄牛被聚集在一个土坡下面,十几个“积极分子”站在那里等着分牛。管事的郑百户亲自到场,勾对账簿。

带戴全来的差爷对戴全说到:“城主大人恩德,每五口人借给耕牛一头,交给老实本分的人看管。你和你媳妇,并你们村里三口人共用一头黄牛。牛价三十两,算是城主大人借给你们的,分五年归还给城主大人,平均每口人每年多交六斗粮食。”

以前都是和汪老爷租牛,如今自己要有牛了!农民对耕牛有着天生的热爱,戴全看着那些健壮的黄牛,眼睛冒光。城主大人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戴全忙不迭把差爷的话答应下来。差爷见戴全不问清楚,说到:“你知道交完牛钱,你一年还能剩下多少粮食不?”戴全愣了愣,说道:“回差爷,小民算不清。”那个差爷笑了笑,说道:“你家两口人租种四十亩旱田,以一石的收获计算,一年收粮四十石。十二石交给将军大人做租子,还余二十八石,交一石粮食做房子钱,还余二十七石,两口人再交一石二斗牛钱,还余二十五石八斗。一年五口人吃十四石粮食,还有十一石八斗的结余,合二十三两银子。”

一年能结余二十多两银子,足够给孩子们做棉袄做棉被买肉吃了。听到自己有这么多结余,戴全高兴得满脸通红,说到:“将军大人恩德,小民永远记得!”那个差爷笑了笑,说道:“第一年种春小麦收成低一些,艰苦一点,不过第一年城主大人只收一成半的地租,你家也能结余十五两银子!”

第一年立即能结余这么多银子,戴全哪里还有话说,只拼命的点头。那个差爷见戴全高兴,又教训道:“这五口人的耕牛交给你打理,你可要管理好了。牛棚要搭牢,牛棚里的牛粪要及时清理。役用时候要喂豆饼,夏天要放牛吃青料,冬天要给牛梳毛清理身子防疫病。你可知道?”顿了顿,差爷又说道:“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你一个人做,是分配到用牛的五口人轮流负责,但是你要管理起来,不能让牛病了死了。”

戴全只忙不迭点头。那差爷教训了戴全一通,便带他上去领牛了。排队轮到戴全时候,郑百户在牛群里转了一圈,分了一头雄赳赳的公牛给戴全。戴全见那黄牛四肢强壮毛发发亮,昂着头一副健壮模样,高兴得眉开眼笑。郑百户见戴全的高兴模样,笑着说道:“好牛分给你了,你可管好了!”汤时典是个童生。童生就是通过县试、府试,没有通过院试的读书人。通过了院试的就是秀才了。童生没有什么特权,但也算是体面的读书人。

但汤时典这个童生却体面不起来。他今年三十二岁了,父母双亡,一直没有成亲。本来他在汤家族学里教书混一碗饭吃。但今年沧州遭了兵灾,汤家村谷仓里的一百石来不及转移的粮食被契丹兵掠去了,村里的祠堂也被契丹兵烧了。办学经费和办学场地全没了,族学就没钱办下去,汤时典就失了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