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阳节,青莲法师让人买了些糯米、红豆,又从后院的竹林里摘了许多新鲜的竹叶,叫庵里的师傅们都来包粽子。

张玉兰坐在静怡师太的身边。拿起一片竹叶,在手心里卷成一个筒状,抓了一把掺合着红豆的糯米塞进去,压实了,再把竹叶上端翻转过来包住,伸手从桌上拿起一根细麻绳,把粽子紧紧地捆住。静怡师太看了眼她包的粽子,赞许地点了点头:“玉兰丫头,你包得可真紧实。我不行,老了,手上没劲,捆不紧,你看,又散了。”

张玉兰接过静怡师太手里的粽子,解开松了的绳子,重新捆上:“您老就别包了,您只管坐着,看我包,帮我递一下绳子就行了。”

静怡师太笑着把凳子往后挪了挪:“好吧,你来包,我给你打下手。”

张玉兰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粽子,一边问师太:“我师傅今天买了这么多糯米,这包出来得有多少个啊,我们这几个人,怎么吃得了这么多?”

静怡师太叹了口气:“那是你师傅心善,你没发现最近咱们庵附近又多了许多逃难的人,唉,都是些可怜人啊,缺衣少食的,你师傅可怜他们,让多包些粽子,一会儿煮好了,一人给他们发一个。”

张玉兰听了,没说话,手上包粽子速度却快了几分。

中午,玉兰发完了粽子,看着那些手里拿着粽子,口里念着感谢的人慢慢散开,她回头对站在庙门口的青莲法师说:“师傅,我待会想去师哥那里一趟。”

青莲法师笑着点点头:“去吧,过节了,该去看看他,他一个人在省城念书,身边也没个亲人。”

张玉兰回了屋,拿起墙上挂着的布包,把两个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装了进去,背上包出了门。

杨怀义读书的学校玉兰跟着杨怀义去过两次,位于西城的西胜街,可以顺着南河边的城墙一直走到西边的迎仙桥,打迎仙桥过桥进城再直走就到,这条路要比直接从新南门进城走城守东大街要远一些。张玉兰宁愿绕道走河边,初夏的河边,水清树绿的,行人也少,不像城里,车多人多,一到夏天,街道上灰尘四散,污水横溢。

玉兰顺着河边走着,心情很好,不时拽下一枝柳枝,摘一片新发的嫩叶含在嘴里,感受着那份清新。

张玉兰到的时候,学校刚好下课,学校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嬉笑打闹,还有的聚集在一起说着话,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张玉兰隔着爬满紫藤的栏杆,羡慕地看了一会。转身走到大门口的门卫室,对窗户里的门卫客气地说:“师傅,我来找杨怀义,我是他妹妹,麻烦你帮我叫一下他,谢谢。”

门卫室的凳子上坐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隔着窗户打量了一下张玉兰,弯腰从桌下拿出个铁皮喇叭,起身出了门卫室,拿起喇叭对着操场大声喊道:“哪个是杨怀义?学校大门口有人找。”喊了三遍之后,他拿着喇叭回到了门卫室,对窗外的玉兰说:“在这儿等着吧。”说罢,便在凳子上坐了下来,不再理她。

张玉兰望着大门里的操场,过了一会儿,就看见杨怀义快步往大门口走来,穿着一件白衬衫,袖子挽到肘上,一脸是汗。杨怀义看见玉兰,忙向她招了招手。

“玉兰,你怎么来了?”杨怀义高兴地问道。

“今天不是过节嘛,我们庵里包了好多粽子,想着过节你又回不了家,就给你拿了两个过来。”说着,张玉兰从布包里把两个粽子拿出来,从铁门的栏杆间递了过去。“你尝尝,红豆馅儿的,可好吃了。”

杨怀义赶忙接过拿在手上说:“为两个粽子你跑这么远,粽子嘛,年年都吃的,这大热天的,没必要专门跑一趟。”

张玉兰瞪了杨怀义一眼:“你不喜欢吃,那就扔了吧,我走了。”说着转身就要离开。

“玉兰,等等,谁说我不吃的,我不就是觉得你大热天跑一趟很辛苦嘛。”杨怀义隔着栏杆着急地说。

玉兰停住脚步,回头笑了:“那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