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头无视王放的目瞪口呆, 跳下青石板,拾起地上的锄头, 用力扛在肩上, 笑道:“五百斤简牍啊。”

“你要这些做什么?”

小毛头神态严肃, “读啊。”

王放差点想吐血。五百斤简牍,他怎么不说五百斤猪肉呢?

浩然一部《史记, 蝇头小字写在木牍上,也不过百斤重量, 一个健壮的仆人就能搬动;东海先生的那些藏书, 过去在白水营, 如今在洛阳, 堆了一屋子, 也超不过一千斤去。

他冷笑, 拉着罗敷就走,“这小子说大话,想必肚里也没有真消息。把咱们当冤大头, 薅羊毛呢。”

罗敷也觉有些匪夷所思,停下来, 柔声跟他谈条件:“小君子, 你要读什么书,我们去市场上给你找,好不好?五百斤书,那可有些太多了。”

小农夫赧然微笑,道:“市场上能找到的书, 我都已借来读过了。我就要卫家的藏书。你们人多好办事。五百斤,应该不难弄吧?”

罗敷也有些生气了,也不管他要回那枚金饼,半是认真,半是赌气,吩咐王放:“咱们走。到村民那里一家家问。我不信没有知晓的。”

走没两步,忽然听到那清越之声再响起,带着些急促。

“夫人,阿兄,我问你们,你们的那位家人,可是已失踪四年?为何拖到现在才来寻?”

这话一出,两人齐齐止了步子。

王放眉梢抖动,颤声问:“你……你说什么?”

小毛头唇角一勾,露出一个胜利的微笑。

“四年前,我见过一位清高优雅的老先生,也是来寻卫氏家族的。”

王放失声问道:“你怎知我们在寻他!”

小毛头拾起自己那卷书,荷锄而走,琳琅笑道:“当年我看到那位先生的恣睢做派,便知日后定会有人来寻他。没想到,来得那么晚。”

王放眼看他一步步走远,难以置信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他活了十七八九年,一直是他算计别人。今日,算是头一次感到了些智力上的些许威胁。

“你别走!”他高声叫,“不就是五百斤简牍吗!你等着!三日之后,在这儿交货!”

罗敷看看王放,跟他相对苦笑。

“嗯,反正……拯救简牍书籍,也算积德。”

她没说,其实心里莫名其妙的,有些小小的幸灾乐祸。王放平日里,一张贱嘴无敌,今日算是棋逢对手,居然被一个比他还小的少年,逼得一再退步。

算是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免得他得意忘形。

见他还愣着,轻轻拉拉袖子。

“走吧,到乡亲们家里找书去。”

她不是他那种飞扬跳脱的性子。织布机上磨练了十几年的耐心。既已看好目标,便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纵然路途长远,强似无头苍蝇般乱转。

王放乖乖点头,招手把卫队叫过来。

还好,小毛头独具慧眼,知道人多力量大。他们有二十个忠心耿耿的手下,都是十分乐于跑腿干活的。

他组织了一下措辞,命令:“你们分成五个小队,分别到四邻乡亲家里,打听有无卫家旧藏的简牍书籍。若有,你们按斤收购。一斤……”

他有点卡壳。时下书籍珍贵,一根竹简一根竹简的抄书,是世上最累人的活计。

因此即便是富裕人家,要大量读书,一般也是互相租借,若要留副本,要么自己抄,要么雇人抄。

崭新书卷,市场上很少有直接售卖的,且价格不菲。

他还在盘算,罗敷直接开口吩咐。

“看老乡们用那简牍做什么。若是垫床,便赔个床的价钱;若是烧火,便赔柴薪的价钱。若是筑墙,就赔泥瓦工的工钱——都机灵着点儿,见机行事。最要注意的,就是少说话,千万别吓着人家。”

天水近陇西。王放这支借来的卫队里,半数是当地羌人。虽然相貌打扮都与汉人无异,但相处久了还是能看出些许不同。当地百姓迷信保守,对外乡人充满戒备。羌人更是几辈子没见过。

龚节看看身后一干卫队,愁眉苦脸点点头,道:“遵命。”

当了这么多年卫兵武士,头一次接到这种任务。到村民家去收购竹简木牍!

可以算是史无前例了。

不过既然秦夫人如此吩咐,大伙还是勉力照做。商议了一下路线,分成小队,分头出发。

王放嘱咐:“天黑之后,那个小饭铺见!”

说到“饭铺”,他忽然感觉肚子空空。看看罗敷,微笑建议:“咱们去吃点东西?”

那小饭铺兼营逆旅,还是一家小客店。眼下农忙时节,没人出门远游,客店里全是空房。

吃完饭,王放跟那店家商量,说自己带得有女眷,不喜热闹,可否包下整间店面。

那店家本不同意,被他花言巧语几句,不知怎的就点了头,还额外给他抹了房钱的零头。

奔波多日,终于暂时安顿下来,不用操心明日去何处,且无杂人打扰。

罗敷请人给洗了衣裳,又让店家烧了热水,在房里舒舒服服的沐浴濯发,洗掉路上烟尘。

然后换上干净的细麻素色衣裙,重挽发髻,再匀脂粉,店堂里挑个小角落坐下来,就着斜阳余焰,安安静静的读书。

她知道自己来洛阳以后,忙于织坊生意,文化方面荒废了不少。这次出行,预计大半时间都待在车里,因此预备了几卷《诗,打算沿途补补功课。

好容易认几百个字,别全忘了。

但她上路才发现,马车颠簸,车厢内又昏暗,读没两句就头晕。她没有那些洛阳官员的本事,做不到在车里还能批阅简牍公文。

因此在车里也只能丢下书,自己编织打络子消磨时间。短短几日,细绦络子编了不少,够分给整个织坊的织娘们了。

现在,好容易偷得片刻闲,赶紧把书拿出来啃两句。

还好,学过的字句,基本上都没忘。

她以手指作笔,在大腿上一个个的描字,没多久便沉浸其中,仿佛又回到了白水营里,彻夜念书的时光。

她低声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承……”

婉转轻扬的声音,念着念着,忽然卡壳。像是路上遇见熟人,却突然叫不出名字。记忆中的一个小光点,在眼前舞蹈盘旋,就是不落在她的舌尖。

忽然,听到身边一声轻轻的笑:“承筐是将——筐,篚也,所以行币帛也。承筐是将,意即双手奉上礼品。”

她“呀”的惊呼一声,抬头一看,王放斜倚在另一片坐席上,一缕清明阳光,照亮他的半边脸,照亮空气中的细小尘埃,翻滚在他肩袖的边缘,整个人宛若镀了一层薄金。

他左手一盏茶,右手也是一卷书。但他的目光一分也没落在那书上,而是像生了脚似的,斜斜爬过粉灰墙,偷偷落在她脸上。

罗敷心领神会,朝他抛去一个浅浅的笑。低头,将这句话又读几遍,继续念:“……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读到困难的时候,王放总会及时接话,要么解说,要么纠正,指引着她,慢慢把这一首读完了。

就像以往的“夜课”一样。只不过并非面对面,也不是肩并肩。两人相距数尺,远远一看,似乎是在各读各书,偶尔交换一两句话罢了。

店家在外面柜台忙忙碌碌,一点也没注意到角落里这两个客人。也没注意到,那里的空气似乎都开始泛甜味。

但这点静好的光阴没持续太久。天色渐暗,院门传来一阵喧嚣。

龚节带着手底下天水兵,一波波的回到客店。

每个人肩挑手提,一篮子一篮子的,全是乌黑老旧的简牍,散发着各种各样的气味——腐朽味,烟火味,漆味,泥味,饭馊味,甚至茅厕臭味——整个店堂里,仿佛一下子挤了百八十间民房。

王放喜上眉梢,放下书和茶,迎上去,指挥:“别堆正当中,放边上放边上!”

那店家一下子不高兴了,“客人这是做什么!”

王放朝他一笑:“不是包了你的店嘛!老丈放心,我们只住三日就走,走时一定都给你清理干净,再熏上半日的香。香钱我出。”

一边说,一边蹲下身,检查这一篮篮的简牍——但见材质杂驳,有青竹,有红柳,有胡杨,有松木;有些还勉强能看出书卷的模样,而有些,串连的韦编都已断了大半,一片片简牍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能脱队而出。

真不愧是古旧的孤本。他随意拣出几卷看,竟有好些文字,自己从没见过,也不识得出处。

他心里暗叹一声。那个小毛头农夫,果然有些眼光。

罗敷也好奇,用布垫着,捡出几卷干净的简牍,展开来一看,顿时觉得自己又成文盲了。

她抬头,问:“收了多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