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光灯饰厂的内部非常简单,管工管吃管住,几乎就是所有的功能了。这家灯饰厂成立还不到两年,从前是一个废旧的糖厂。糖厂乃是大生意,而且在近代,南镇出了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制糖先驱,堪称所有南镇生意人的精神偶像。
也正因如此,制糖业的集聚是其他行业没法比的,小糖厂被市里的大糖厂并购。除此之外,纺纱作坊、染料作坊也面临类似的情况,虽说还是计划经济的年代,但民营企业的活力,已如爆竹一般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
由是一来,南镇的空置用地、厂房也变得多了起来。
灯饰厂的宿舍都是八人一间,构造非常简单,开门直对着窗,左右各有两个上下铺。其中有两个是镇上的人,只是隔三差五在宿舍里住一住,剩下六人则是朝夕相伴的老伙计了。
除了苏清石和常宝河,还有大强二强一对兄弟,以及和他们同村的阿丰。
另外一人,人们都叫他“老尤”,他是这个宿舍里最独特的一个。
老尤已经四十多岁了,宿舍里的人都觉得他无妻无子,三百六十五天的生活只有三个词,车间、饭堂和宿舍。而且老尤只有一只手能做工,他的右手无法分指,始终是“螳螂拳”的模样,久而久之已经萎缩了。
苏清石刚一回到宿舍,大强和二强便凑了上来,满怀激动和苏清石说起来新厂子新福利的事。
这兄弟俩无甚主见,但都很不安分,南镇一出现新的灯饰厂比谁都清楚。每当有这样的事,他们都会让苏清石把把关。这里面没什么可避讳的,没有一个打工人会在一个厂子待一辈子,什么都没月月多赚几块来得实在。
在他们看来,苏清石颇有见地,而且打交道那一套他们也学不来。一年多相处下来,苏清石实诚不耍歪,便每有情况都来问询。况且这样的消息分享出来,若真的盘到个好去处,那意味着大家一起多赚,何乐而不为。
不过,不安分也是有不安分的底气,一九八二年,南镇第一盏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灯诞生,距今堪堪三年时间。单从这个行业来说,这一屋之内的人不能说前辈,也足以称得上有资历的人了。
大强二强看的正是这里,在达光只是磨砂工、组装工,换一个新厂保不齐就摇身一变,最起码能管上几号人了。
到哪都是务工,苏清石主观上不希望大家整日这般浮动,而且这一屋子都是大老粗,只想着管人做个小头头,而厂子要的是管理,不见得是光明坦途。
出于大家对自己的信任,每当这个时候苏清石都会帮大伙分析分析,而大强他们一看新厂就只知眼红,背地里的事还是苏清石做了不少调查,他在厂子里和很多人都能说上话,打听起来倒也很快。
“这两家里面,一个是三津村四家人共同出资两万成立的,目前的样品只有一盏扁鱼灯,虽然简单但也有点滞后了,而且销路上他们要去镇办公司找推销员帮忙,这里面也需要找关系。”
“另一家是从昌远跳槽出来自己单干的,这个人叫史秀明,我见过他两次。史秀明在昌远本就不是奔着赚钱,看看工艺流程、拉拉人脉关系才是他的目的,所以这个人一旦单干肯定不是光杆司令,他会从昌远撬走一些人,这些自然就是亲信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