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年味还是挺足的,不像后世,冷冷清清的,就连烟花爆竹都不准燃放了。

当然,不是说燃放了烟花爆竹就一定年味十足,两者其实并没有根本的因果关系。

年味讲究的是什么?

是香火气,是人味,是团圆,是亲情,是对旧一年的总结,以及对新一年的期盼。

这才是过年!

就像当下,大多数家庭根本就买不起烟花爆竹,就连小孩子玩的鞭炮这些最基础的,都大多是拆开一个一个来对外售卖,而不是直接买一整挂。

要知道,如今的小孩能够在过年期间拥有一整挂鞭炮,那就相当了不起了,不少同龄的小孩都会跑过来围着你,而你就是最靓的仔。

至于大人们,一般都会聚在一起,生一堆篝火,选择守岁。

而这时候,农村的各家各户可没有电视机啥的,就连收音机都没有。

当然,即使有电视机也没啥用,在这个大多数家庭还在使用煤油灯、蜡烛的时代,电还是一种“奢侈品”。

村上顶多也就大队部会拉上电线。

哦!不对!

现在应该叫公社!不叫大队部。

除夕的当天,守岁时,儿女们一般都会聚到长辈家过年。

就像贺建军家,他的几位哥嫂以及他们一大家子都会过来。

即使是分了家,这个习俗一般也不会改变。

大家吃完年夜饭后,都会聚在篝火旁,闲聊着。

不过过完年后,大家又会各回各家去了。

事实上,现在还是吃大锅饭的时代,只不过这种形式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之后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公社改乡镇后,这种制度就彻底没了。

而今年的守岁,大家似乎都避开了婚姻这个话题,贺建军自然也乐的自在。

对于他这个重生者来说,晚婚晚育早已经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了。

让他这么早就结婚,说实在的,一时之间他还真有点不习惯。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其实他还没有彻底融入他这个家庭中来。

…………

过完年后,大年初一,照例,自然是先到祖宗坟头祭拜。

而后就是到各个亲戚家拜年了。

然后就是在家等着亲戚们给自己家拜年。

总之,不到大年初五,基本上就没有休息的份。

好在,贺建军走了一天亲戚就一直待在了家中。

毕竟他们老贺家在村上是小户,就他爷爷这一脉,而他父亲这一辈的几位兄弟都在战争年代留在了老家——一个相隔几百公里的偏僻小山村。

他父亲是爷爷最小的儿子,由于战争时期兵荒马乱,最终导致两方就在两地落地生根了。

虽然大家也会时常走动走动,但毕竟相隔太远,再加上这年头交通也不方便,故而,大多数时间都只是书信往来。

尤其是贺建军的爷爷去世了之后,老家那边的亲戚就走动的并不多了,尽管没有断了联系,可毕竟两地隔着太远了。

而贺建军母亲龚玥的娘家也跟他父亲的亲戚差不多,都远在数百公里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