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凤阳城极为雄伟,高大巍峨。

此城池修建许久,在洪武二年开建时,洪武天子向还未收复的周边藩属国,如安南,甚至还是北元势力的云南等地索取大木,收购巨木前来搭建,耗时许久。

城池勾檐廊角,极尽大气。

朱允炆坐在辇车上,迎接凤阳府百姓的欢呼。

凤阳府的地方百姓,除了原先的临濠府百姓外,还有许多迁徙而来的匠户,富户,但饶是如此,此地仍然连年遭灾。

朱允炆目之所及,看到的都是百姓衣衫褴褛。

许多百姓面无菜色,身形佝偻。

这明显是缺乏营养。

朱允炆看的心中有些揪心。

“凤阳府百姓,按道理分配的田地较多,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百姓没吃没喝?”

朱允炆唏嘘感叹道。

一边随驾的姚广孝,闻言说道:“陛下,凤阳多灾。”

“此地的水旱灾害较多,又常有蝗灾,瘟疫,连番下来,即便是富裕之家,也禁不住损耗,故而百姓生业艰难。”

“凤阳府的赋税已经很低了,皇爷爷在的时候就常常免税,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些老百姓还是这般艰难,哎!”

朱允炆觉得自己这皇帝有些失职。

老百姓没吃没喝,过得不如狗,这就是天子的失职。

可是现如今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有抗灾救灾水平,只能实现小范围的救灾,官府能做的也不多。

“陛下,凤阳府的官仓多有存粮,朝廷每年都会从别处调集粮食过来,在灾祸之年,让此地百姓在官府就食,此乃是洪武皇帝定下的策略。”

“故而,只要陛下能在别处多行善政,凤阳府的百姓,也能收益。”

“嗯!”

朱允炆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想起了前世在某个视频网站上看到的关于穿越者必备的某些技能,其中提到过土法肥料的制作。

肥料,是制约这个时代农业收成的一大障碍。

只要解决了肥料问题,江南地区的田地收成起码能够翻一倍。

前世他所在的新中国,也是在罗布泊发现了大规模的钾矿,能够批量生产各种肥料之后,让土地肥料翻倍,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粮食问题。

后来又是袁爷爷培育出了良种水稻,高产水稻种子,让老百姓能吃得饱饭。

现如今这个时代,普通老百姓能够吃饱都是奢望。

辇车进入中都凤阳的宫殿,朱允炆没有急着去拜谒祖陵,而是先将土法肥料的制作方法先写了出来。

其实土法堆肥,古已有之,但是古代人使用的多是沤肥,用牛羊粪便和马粪发酵,元朝时候王祯写的《农政全书》里面也提到过一些制作肥料的方法,但是都不够全面。

朱允炆所写的这个土法肥料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只要牛羊粪便,或者大粪,加上硫酸钙,也就是熟石膏粉,沤制。

这种肥料的肥力更强,比起普通的发酵肥料更高产。

除了土法制肥,朱允炆还写出了水泥的制作方法。

这一段时间从应天府走到凤阳,沿途路途颠簸差点要了朱允炆老命,这还是他大半路程坐在辇车上,如果能够在一些主要城池搞出水泥路来,不管是行军还是赶路都方便许多。

水泥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但是需要大量的石灰。

石灰石,黏土,铁矿石,这是水泥的主要构成,将石灰石和黏土打碎成生料,再加工煅烧成熟料,接着和打碎成粉的铁矿粉按照比例调和,就成了水泥。

方法很简单,但是大明现如今也有个巨大的问题。

缺少石灰矿。

现如今大部分石灰矿,在西北,北方,有些是在北元蒙古诸部,还有的是在青湟草原。

大明自己探明的能够开采的石灰矿比较少,故而很大程度依赖和周边土司头人的茶马贸易换。

还好在贵州和云南,还有重庆发现了几处石灰矿,否则朱允炆写的这两份制作方法都是废纸。

写完土法制肥和水泥的制作方法,朱允炆吩咐姚广孝当即将此两种方法传回应天府,命内阁开始筹措推广,先在各地的官田,皇田开始使用,并且让内阁下令各地官府选派老农,在全国推广。

负责秉笔圣旨的姚广孝连连点头。

收拾停当,朱允炆这才带着朱文奎前去拜谒祖陵。

朱元璋父母的陵墓,距离中都城只有五公里,也就是十里路。

沿途朱允炆专程选择做肩舆,半步行,和此地的军户匠户聊聊,询问此地情况。

专门负责为朱家守护祖陵的义惠侯,则是跟随在侧。

义惠侯,是当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父母死时,给了他一块儿荒地让朱元璋兄弟能够埋葬父母的刘继祖封号,刘继祖已经去世,如今是刘继祖的儿子继承侯爵。

他们当年对朱元璋家有大恩,朱元璋也没有亏待他们,让刘继祖配享太庙,后世朱明子孙都须跪拜。

“义惠侯,此地军户一人得田几亩?”

朱允炆问道。

义惠侯连忙说道:“陛下,凤阳府百姓,尤其是此地凤阳卫军户,得蒙洪武皇帝恩典,一人得田五十亩。”

朱允炆眉头稍稍张开一些。

“那还不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