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宅,李琩看着圣旨,久久无语。“忠孝仁善,转封贤王,授理学博士……实封3000户……自书香之府,择生员100人,育理学良种。……上元节后开学。”
换了个封号,加了200户食邑,给了个理学博士,正五品上。
话说,寿王指的封在寿州(当时州府在寿春)为王,虽说是虚封,但也指的是一州之王。
贤王算是怎么一回事?可没个贤州。但实封又加了200户,起码亲王的级别还在,还比之前高点。
这事不单李琩迷糊,全朝文武都迷糊着呢?可没人出头问李隆基,反正是李琩的事,正看他不爽呢。
但李琩没在意,管他什么王,只要是亲王级别,有资格竞争太子之位就行。
他所在意的,是理学院院长的职位,当下的官制就是祭酒。结果就给了个博士(相当于现在大学教授、系主任),没了院长,那说明李隆基还给他派了个顶头上司。
“就这么没了?”
前来传旨的贺知章以为他失望于太子尊位,拍拍他的肩膀:“贤王,能传道天下,惠及百姓,立德聚望,水到自然成也。”
李琩知道老先生误会了,但也不解释:“谢老师教导,琩知道了。”
“老师,不知是谁执掌理学院?”
“哈哈……,正是老夫。托贤王的福,老夫主动请命,升了一级,任理学院祭酒,同国子监祭酒一样,也是从三品(唐朝宰相是正三品,一品二品都是虚职,从三品实职已经很高了)。老了老了,还升了一级,可喜可贺!”
李琩心里一阵感动,老师一生留恋诗酒,不重名利,开明豁达。历经四朝,从不曾跑官要官,这次主动请命,应该还是怕别人来做祭酒,会制约他推广理学。
“恭喜老师,贺喜老师!以老师的学问、资历,完全实至名归。而且能由老师任祭酒,学生就放心了!”
“嗯,贤王,老夫毕竟年高,精力不济,以后学院的事情还需你多费心!”
“为师解忧,是琩之本份,老师无需过虑。只是明日就是上元节了,后日开学,来不及招收生员啊。”
李琩心中一算,时间上不行啊。正月初五日,李琩开始制发动机,十三日组装成功,今日已经正月十四,明天上元节,后天开学。哪有时间招一百个学生?
“贤王无忧,陛下已于今日早朝,征儒家官员适龄子弟百人,当场确定员额,生员已定。”
“另外,上元节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假日(实际上是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但时间太紧,故推迟一天),十八日开学。”
李琩这才想起,上元节有三天假这一回事。
贺知章说的轻松,然朝会之上,众儒家官员听到设立理学院,还要求众儒家官员子弟前往学习,朝堂上好一阵闹腾。
好在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位相公和文坛泰山贺知章站出来附和李隆基的安排,这才顺利完成招生。
至于这些儒家大臣回家怎么折腾儿孙,怎么耳提面命,怎么做心理工作,建设子弟抵触情绪,那就不可言说了。
反正部分官二代、纨绔子弟听老子说,要他们去学院捣乱,顿时热情高涨。
这么一来,理学在东都京官这个小圈子里就热闹了,但也就限制在了这个小圈子里。
听贺知章说了生员来源,李琩不由一愣,不由暗忖李隆基果然是老狐狸。
他与儒家官员不合,偏偏就招儒家子弟。
首先,这些人从小耳濡目染儒家思想,纵然纨绔子弟,心中也有着忠孝根基,不易带偏。就是带偏了,家中老子还有棍棒呢!
再者,要开理学,必须让儒家看到掌控理学传播的机会,或者叫纳理进儒,合并理学的机会。这也是轻易让儒家官员轻易吐口的原因。
最后,哪怕李琩掌握了这些子弟,可他们老爹忠于皇帝,这些子弟就动用不了什么力量。这就是把危机掌握在自己手里。
既使这些人学成以后,皇帝令其再传弟子时,严禁提及理学来源,那李琩的威望就跑不出理学院。
反之,若在社会层面招收生员,那这些人回到家里,就可能是一家之主、顶梁柱。肆意串联之下,很容易脱出掌控。更有甚者,一时热血,宁肯不当官,也要跑到一些犄角旮瘩里宣传李琩的威望学说,那就盖不住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