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傍晚时分,内阁次辅刘一燝的府邸,一群东林大佬在聚会。

“周大人此时入翰林,恐怕来日就要入阁了。恭喜周大人啊。”

汪文言刚进刘府,看到周嘉谟后就抱拳出声问道。

“同喜同喜。”

听到汪文言的话,满面红光的周嘉谟连忙回礼。

抽出一把椅子坐下,汪文言出声到。

“来之前,我已经见过王公公了,王公公说,陛下看了弹劾崔文升、李可灼、方从哲三人的奏章后,让人挑了出来,留中不发。”

“哦?”

闻言,屋中坐着的东林大佬们都对视了一眼,最后魏大中出声到。

“哪,还有什么消息?”

冲对方点了点头,汪文言继续说到。

“陛下给司礼监加了个叫魏进忠的秉笔太监,但魏进忠是去提督东厂了,而且听说还没多少文化。”

“这。。。”

闻言,魏大中皱了皱眉头,小皇帝换了东厂的提督太监,让人有些不安。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就说说这搬到方从哲一事。”

身为东林党大将的左光斗闻言出声问道。

“看皇帝的意思,是不欲让方从哲离开了?”

“左公所言极是,如今陛下看了弹劾方从哲的奏章后,连带着弹劾崔文升、李可灼的奏章悉数留中不发,暂时肯定不会动方辅。另外,王公公还告诉我,陛下特别留意了辽东经略熊廷弼嫌弃黄克瓒所铸之炮炸膛的奏本。”

“哦?”

摸着自己的胡子,身为地主的刘一燝出声问道。

“哪份奏章我到是记得,当时还在朝堂议论过。”

“这说明,皇很关心辽东的事情。”

闻言,汪文言微微一笑。

“熊廷弼此人经略辽东寸功未建,到现在还未剿灭东虏,可谓是无能至极!如今天子新登大宝,自然不容辽事拖延至此,而熊廷弼能到现在还担任辽东经略皆是方从哲袒护所致!”

“不如先以熊廷弼无能耽误辽事之由将熊廷弼参劾出去,再荐以我东林能臣任辽东经略,一旦该能臣继任辽东经略后收复失地就必然为朝廷新贵,必为陛下赏识,然后此人再参劾方从哲,加我等台谏之臣与两位辅臣一起参劾,那方从哲则必是四面楚歌、无人可保!”

“说的有道理。”

左光斗听闻后点了点头,也出声到。

“杨公对熊廷弼一味耗损钱粮闭城不出的行为一直不满,若换以更有能为者,倒也利于社稷!”

听到这话,杨涟对左光斗点了点头,也出声道。

“都察院和科道多有对熊廷弼不满者,除了我东林,还有很多人,诸如姚宗文、刘国缙、顾慥、冯三元、魏应嘉等人也对其不满,劾罢熊廷弼倒也不难!”

“不错。”

闻言,汪文言转头向了魏大中,笑着说道。

“吾曾听说,魏公与冯三元私交甚笃,又与顾慥曾同为道官,不知能否替汪某引荐一二!只要汪某能说服这二公弹劾熊廷弼,并使熊廷弼去职,则将来扳倒方从哲必定成功!一旦方从哲离开,我东林党人,必能众正盈朝。”

魏大中闻言沉默了一下,一想到这都是为了东林,也就答应了下来。

很快,汪文言在离开刘府后,拿着一张魏大中的拜帖,又到了冯府。

“这是三千两的会票,还请冯公收下,我呢,也没别的意思,只是聊表心意。”

汪文言此时正在冯三元的府邸,满脸堆笑地将一张写着三千两的会票递给了冯三元。

冯三元接过了会票仔细的看了看,而后道。

“盛情难却,本官就收下了,不过,下不为例,本官参劾熊廷弼也是为我大明社稷疏直言,岂能因此得私利之便,汪舍人您这样做确有不妥啊。”

闻言,汪文言摆摆手,心里暗骂得了便宜还卖乖,嘴却是说。

“哪里!哪里!区区三千两银子而已。等熊廷弼被罢职后,辽东经略自然会是当今辽东巡抚袁应泰,而这新的辽东巡抚一职,还请冯公在廷推力荐叶公高徒,广宁参议王化贞,不知冯公可愿意否?”

冯三元沉吟了一会儿,故作不答。

见状,汪文言笑了起来。

“到时候自然少不了冯公的好处,您也明白,这辽东可拿的银子从来不是小数字,都说千里为官只为财,难道冯公就真不有意从这辽饷中分一杯羹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