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糜竺带着在族人世交露面,这是糜良扬名的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找个名士替他扬名。
这也是应有之义。
毕竟就算你有了名声,很少会有人相信一个少年。
顶多就是欣慰的点了点头,道一声“后生可畏。”
也就没有了下文。
更何况你没有名声呢?
他哥愿意听他说话,也仅仅是因为他是他哥,若换做外人,恐怕连面都见不到,更不遑说话了。
在这个朝代名声就像一个名片,你有了名声不管你做的任何事都有了入口劵。
君不见,刘备仅仅只听说过卧龙的名声,都能三顾茅庐。
而庞统在当面,却只让他当了一个县令。
可见,若没有人为之扬名,酒香只能深埋在地下,不见天日。
糜良看重的则是郑玄。
这是他从兄长那得到的消息。
大儒郑玄为避青州黄巾之乱,避祸徐州,现在正在郯城南边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隐居。
因是很少露面,所以知道的人甚少。
但若有心人想要知道,也能知道。
算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
糜良刚从兄长听到这个名字,只隐隐有些熟悉。
但结合他原身的记忆。
只能让他道一句,“卧槽。”
或许,对于现代人来说,他的名字有些陌生。
但在东汉末年。
郑玄的名声大的连原身这样身处“深闺”的少年都有所耳闻。
青州黄巾都不忍伤其身。
事实上,拉开整个时间线。
郑玄的名声在儒学或者整个历史上都熠熠生辉。
他将经学带入到一个小统一时代。
他创立的“郑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更不论他的校雠(chou第二声)学,训诂学,音韵学,和词汇学了。
在唐贞观年间更是得以能配享孔庙。
想要了解儒学的发展史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郑玄。
…
抵达山脚下时,糜良叫仆人等候在一旁,自己徒步上山。
山林中,经过一个冬天枯败的树木,已是抽芽,重新焕发了生机。
略显陡峭的山路经过昨日细雨的洗礼,稍显湿滑,须得提着万分小心。
蜿蜒的山路一眼望不去头,寂静的两旁,除了鸟鸣声,唯有脚踏山路的木屐声,嗒,嗒,嗒的萦绕在心头。
糜良没想到在这里,添了几分惧意,随即自嘲一笑,“糜良啊,糜良啊,你何时变得如此胆怯懦弱了。”
在大学宿舍里,晚上一个人看鬼片,都不带害怕的人,没想到穿越到一千八百多年前,却折戟在东汉末年郯城外一个小小的山林里。
若是让大学里的那般损友知道,还不定怎的嘲笑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