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月,阴气厉清。

大周朝的京畿晋安城内,车马道旁皆是一夜间被褪了花叶的槐树,两侧引水的沟渠中尚有残荷,如微弱伶俜的风骨。

而于这片清寒中,一辆朱漆华贵的花轿穿入宣阳大街,前头的十匹马上坐着红衣乐师,手持笙箫笛篥吟唱喜曲,而后头则缀着两列衣着喜服的仪仗队伍。

一直到花轿隐没,骑马乐师的曲子还悠悠扬扬地从富贵的宣阳大街传出。

迎亲的排场豪华,只独缺了一个新郎。

几个不怕事的小孩追着婚轿,边笑边唱着童谣:“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暗暗黄昏后,拜堂吹蜡烛!”

原本在花轿里颠得头昏犯困的黎洛栖,忽然让这一道清脆的童谣逗笑,此时恰好黄昏,媒婆说,婚嫁婚嫁,自是黄昏之后才能出嫁。

她还问,“难道不是‘盲婚哑嫁’的意思么?”

直把媒婆气得跺脚,扬言道:“若不是那青玄道长算过命格,要从江南扬州寻一位冲喜娘子,你还以为自己有这命可以嫁入侯府!”

黎洛栖还记得半个月前,一道人马敲开了她在扬州乡下的老宅,彼时她正在屋顶上修漏雨的砖瓦,一身泥泞地看向那群衣着光鲜的贵人,应了句:“我就是黎洛栖。”

他们当时的表情,就是齐齐往外走了去,望了眼门楣,再迈进来,重新问了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三月初三,子时一刻,生于扬州云溪村,年方十六?”

黎洛栖蹭了泥浆的脸颊一笑,眉眼弯如月勾:“是我呀。”

她想这几个人是不是有点傻,而他们在看到黎洛栖的笑后,就说要找令堂商议要事。

黎洛栖的父亲是个清贫的教书先生,好在母亲手艺能帮补家用,屋里还有一位越活越年轻的祖母,但是一听说那几个从晋安城来的贵人是要提亲,以为是骗子,气得拿着拐杖就要把人送出大门。

直到他们拿出了青玄道长的亲笔信。

黎洛栖想起当初在后山把受伤的青玄道长捡回来时,他问自己有什么愿望,她说去年爷爷生病,家里不惜一切借债给爷爷治病,但最后他还是死了,她很想爷爷。

道长说:“爷爷你是见不着了,但可以帮你们还债。”

原来青玄道长说的还债,就是侯府世子的聘礼。

夜里,她问祖母,侯府的世子爷凭什么娶她时,祖母乐呵呵道:“就凭我们家的阿黎命好啊!”

直到她来了京城才知道,所谓的命好,是冲喜。

而那位名门贵胄,在战场上因为轻敌冒进中了埋伏,执剑的右手和膝盖都被毒箭所伤,基本下半辈子只能躺在床上。

黎洛栖轻叹了声,她的命好不好不知道,但她的未来夫君,真是命苦。

这么想着,送亲队伍就停了下来,头顶的珠冠压得她额头生疼,她正要抬手扶一扶,轿子帘就让人掀了开来。

“新娘子下轿了!”

媒婆尖利的声音吓得她把手一收,忽然间,头顶传来一声低笑。

黎洛栖的视线透过红盖头的底边,看见一双绣金线黑靴,宝蓝色的衣袍下摆,她只瞥见一角,绣满了华贵的卷草暗纹。

方才沉朗的笑声,大概是出自这人。

只是,好端端站着的,定然不是她的未来夫君。

“嫂嫂这厢有礼了,在下二弟赵赫时,大哥身体稍有不便,为表对嫂嫂的敬重,从府外到厅堂的路,便由我来领着。”

年轻男子话音一落,媒婆便躬身将黎洛栖背在身后,嘴里念着吉祥的唱词,带了点口音,又因为念多了自成一派,总之黎洛栖不大听得清她在说什么,但刚好一个音节落下,媒婆的脚便迈进了厅堂的门槛。

“恭喜侯爷和夫人,喜得佳媳,往后必定儿孙满堂,富贵荣华!”

媒婆的嘴巴里永远有说不完的吉利话,而黎洛栖的脚终于着了地,踩在软绵绵的地毯上,花团锦簇的红色牡丹纹,当真是富贵逼人。

然而,媒婆的声音停歇,厅堂里却忽然陷入了寂静,等着她的是拜堂,可她的未来夫君,似乎并没有出现。

“既然是冲喜,那必定要礼数周全,若是阿延身体抱恙,便由阿时换上他的衣裳,抱着公鸡,也要把这礼成了。”

说话的人声音中气十足,是从面前的高堂主座上传来,一时间屋子里的气氛更加沉凝。

噢嚯,世子原来不肯娶!

黎洛栖心里忽然有些开心,她之前问过媒婆,按照礼数,如果最后婚结不成了,这聘礼要不要退?

媒婆对她这个问题深感晦气,翻了个白眼道:“定远侯什么门楣,若是要退婚,那聘礼就当是补偿,又怎么会要回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