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怪乎一直风度卓绝的陈近南会是如此的失态,实在是他从这小小的一个字辈里就已经看出了个大问题。

全真一派成于北宋末年,乃是一代宗师王重阳集三教之大成所创立。其鼎盛时期在元朝,香火之旺号称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

但也是因为其影响过于庞大,导致了当时元廷的猜忌。以至于说传至尹志平真人掌教的这一代,先后两次在佛道“化胡经”之争中因为元廷的偏袒而败于佛门之手,使得当时鼎盛的全真道发展戛然而止,由盛而转衰。

然后到了明初,或许是因为全真道曾效劳于元廷的缘故,明太祖全不待见这昔日的道门大宗,反而选择正一派,尽择其门下弟子充任道录司各级道官,全真道士受召见和委任者寥寥。

这越发重创了全真道,使得全真道再也无法维系其庞大势力,只能分裂成诸多小派各自流传。

而直到明末清初,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传人王常月振兴道教,恢复了全真门廷。这才使得沉寂已久的全真道有了中兴的迹象。

而恰巧的是,陈近南认识这位道门中兴的领袖。并且关系还属实斐然。

这里面有一层特别的原因,那就是明朝覆灭,清廷发布了剃头令。这天下有骨气、血性和志气的男儿都不愿受此耻辱。所以要么是舍了身、成了仁,要么就是遁入了空门,干脆就弃了这污浊的尘世。

佛道两门于当时迎来一个兴盛的主要原因便是如此。不是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善男信女,而是去无可去之处,许多怀念故国,不愿意舍弃祖宗法度之人只能就此入了空门。

而这些人往往就是陈近南招揽和吸收的对象。

龙门作为当时全真的主流,他可没少去。所以他很清楚如今全真龙门派的小字辈是怎么样的。王常月这个掌教真人才是第七代,所以哪怕是他的徒子徒孙,最多也不过是第十代的清字辈或者第十一代的一字辈。

但明字辈,这可是第二十代。哪怕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辰观只是全真的旁支,但在全真弟子大都共用一个谱系的前提下,也不至于说会有这么一个离谱的代差吧。

联想到之前曹玮言行中的古怪,陈近南已经是开始渐渐察觉到了这其中的问题所在。

“如今难道已经不是康熙那小儿在位了吗?”

“如今是三百多年后,陈总舵主口中的康熙还有他所在的大清,都已经亡了快一百年了。”

“满清亡了?好,真是太好了...”

第一个反应不是震惊于这是三百年多年后,而是欣喜于他立志一生事业的胜利。可见,他在反清复明这方面绝不是喊喊口号而已。

只是稍微回过味来,他却也是一下子变得有些意兴阑珊了起来。

“如果说如今是三百多年后,而满清灭亡也才不到百年。那也就是说满清还是有着两百多年的国祚?那我矢志了一生的事业...果然,只是一场清梦吗?”

作为郑氏的家臣,他其实很清楚反清复明究竟是何等的艰难。

以海外一隅之地想要反攻已经入主中原的蛮夷,本身就是难于登天的事情。更何况彼时,天下志士已是寥寥,所见所闻,也大都是头皮痒、水太凉之辈。血性男儿只在草莽之间,可依托草莽之辈,又如何能成大事?

再加上郑氏偏居一隅,已是渐有苟且之心。不过鸟笼大的一个小朝廷,竟然还有那样的蝇营狗苟,勾心斗角。

这是能成大事的人主气象吗?

他看的明白,只是装着糊涂而已。了不起,便舍身成了仁。倒也不算是辱没了自己这一身才学和汉家儿郎的血脉。只是,终究是意难平罢了。

看着陈近南脸上的落寂、唏嘘、无奈以及辛酸。曹玮越发的感觉到自己这个系统的神奇。

本以为他这个系统所谓的降临只不过是单纯的把一个角色降临下来,关键只在于这个角色的本事,却没想居然是连他的人格思想都一块降临了下来。

这算是什么?系统主导下的选择性穿越重生?那我要是把二当家降临到达叔的身上,岂不是真就成了天蓬元帅降世?

心里面多少有些犯着嘀咕,但他还是主动的和陈近南攀谈了起来。

“陈总舵主不要慌。这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不是你们那个时代的。事在人为,人定胜天。说不准有了今天的这番机遇,陈总舵主的事业也能出现些转机呢?”

曹玮只是安慰,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不大相信。可问题是陈近南听得却是眼神一亮,整个人也是陡然间来了精神。

“小兄弟此话怎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