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时正春分。
关内旱情初显,城外哀声一片,流民各自聚集,三五成群。
站在城墙往近处看去,一个个衣裳褴褛,蓬头垢面,中年汉子靠在树干,两眼无神的望着城门,妇女披头散发的坐在树旁,孩童手里握着沾满灰尘的面饼,只有指甲大小却被汗水浸透的面饼。
远处,更远处,便是错落在各地的贫户和佃户,他们看着周围干枯的土地,上面长些野菜和杂草,身体强壮的两两一起,拿起直辕犁,尝试着松土,身体一般的则提起木桶,往河边走去。
通向长安的道路上,一辆辆马车疾驰而行,路旁是一些灾民,和一些即将成为灾民的佃户。
且有一处与众不同,于长安城西十七余里处,有一个由流民排成的队伍,流民们有条不紊地跟随队伍前进。
队伍尽头,是一处庄子,远远望去,几处炊烟袅袅升起。
“一个一个来,不要急,都可以领到。”
庄子大门处,几个中年农妇在发放着食物。
“每人两个红薯,剥开皮就可以直接吃了,不要急,都有,”一位年迈的老妪在队伍前面整理着秩序,老妪脸上洋溢着笑容,每有一个流民领到食物后,她都会提醒着后面的灾民。
流民们低头道谢,老妪也会一一回应。
“不要谢老婆子,要感谢我们的庄主,庄主说了,这几日红薯管够。”
接着咳嗽几下,“咳咳,都能吃饱,不要抢。”
“这位阿婆,以后还能领到食物吗?”说话的是一个女童,她轻咬着嘴唇,小脸上沾着灰尘,头发有些散乱。
老妪摸着女童有些脏乱的头发,一脸慈祥:“小娘子问的好,往后三日,你们还能领到免费的食物。
三日之后,还是会发放食物的,前提是大家要替小郎君做事。
你们都是我韩家庄方圆几里的百姓,小郎君的名声,应该没人不知道吧。”
队伍中走出一个中年汉子,他疑惑地问道:“需要我们做什么事?”
“问的好,你们身体壮实的就去田里耕地、搬货,婆娘们安排一部分去生火,其他的和孩童一起去地里抓蝗虫。
小郎君可是说了,会让大家都吃饱,三日后还会挑选最卖力的几个人,奖励他们一大碗肉食!”
老妪说完后,队伍里响起嘈杂的声音,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着。
“每个人都能吃饱,韩庄主有那么多粮食吗?”
“做的最卖力的还有肉?真有这么好的事?不会是馅饼吧。”
“胡说什么呢,谁不知道韩神医的善心,你竟然怀疑韩神医,俺真想给你几脚。”
“我那不是怀疑,只是不敢相信有这么好的事。”
“大丫,慢点吃,不要急,过几日阿耶会好好给韩庄主做事,到时候大丫就可以吃肉了。”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