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实力方面,可以下功夫!
如果名气大到可以单抗一部剧的收视率的话,也许有这个可能!
他必须尽快地成名!
所以他觉得《还珠》是个很好的开局。
另外,他准备按照这种思路,给自己打造一个人设——眼光独到的投资人!
只要他将来选择的作品每部都能够大火,参投的作品都能赚钱,这种作品不需要非常多,只需要给其他人形成袁来对市场分析很有一套的印象,就足够了。
哪怕是再理智的从业者,面对他的这种操作,不迷信都会变得迷信。
一旦形成这样的正循环,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同时还可以吸引一些他注意不到的优秀作品来主动找他。
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的解决他对作品不够了解的劣势。
袁来认为,对于一个重生者,尤其是明星或者演员,尽快地利用信息优势积累实力和名气,才是价值最大化的选择。
这条路走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招贤纳士了,可以尝试主动去接触他熟悉的,在后世有巨大成就的同行,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但是他内心也没有乐观地认为,只要他牛叉,别人就一定会纳头就拜。
在娱乐圈能够出人头地的,哪个不是人精?
怎么会真心实意当别人小弟?
不过这也是一种思路,能不能成,只有试了才知道,反正又不亏。
买卖不成,仁义在,混娱乐圈,不仅是混这个圈子,更是混娱乐圈内的各种圈子。
另外,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将这些作品写出来,自己提前组局。
但是经过苦思冥想之后发现,大部分的作品只能想起一个大致的脉络,对细节完全不了解。
袁来清楚,一部好的作品,可不是只有大概的情节走向就能够成为经典的。
细节也同样重要!
另外,他记忆中比较清晰的作品,都是一些离他重生那个时刻不太久远的。
但是他不确定提早搬过来会有什么结果。
袁来一直觉得,每一部作品,不止靠作品本身的质量就能火起来的,天时地利人和都非常重要。
他也想过另一种方法,那就是找一些编剧高手,他自己口述,提供点子,让高手完善。
这种人才燕戏和燕影多的是。
但是仔细思考之后,他发现也有问题,那就是撞车!
搞不好他这边还没写完,同样的作品已经开始问世,也有可能他这边先写完,但是人家那边也正在写。
一次两次还好,次数一多,傻子都知道袁来不正常,搞不好会给他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袁来觉得,还是成为投资人更加靠谱。
除此之外,他内心一直觉得,只是单纯地做一个明星或者演员,在娱乐圈当中是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的,面对真正的大佬,明星啥也不是。
除非是达到跟巩俪一样的程度,可以跟资本议价,有谈判的资格。
但是演员毕竟只是演员,在面对资源方的时候,根本没有主动权,大多时候只能被动地等待选择。
比如巩俪,现在都已经达到了华语娱乐圈的天花板了。
但是在后世,并没有太出彩的作品面世,固然有她自己挑戏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是资本在主导着市场。
资本追求的是流量,追求的是利益,要的是各种易于控制,能快速变现的偶像快消品,而不是培养艺术家。
所以袁来也有些急切地想要积累更多的资本。
因为他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踏踏实实地工作,永远不可能赢得了资本。
……
他的另一个打算是瞄准互联网。
在互联网即将到来的时代,财富密码就在证券市场。
权利的基础在于平台。
他想成为影视投资人,不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更多的是想以最短的时间积累更多的财富。
重生这一世,他并不想重新回到原来的行业。
但是这个行业有很多羊毛可以薅啊!
不过他没想当这个行业的创业者,而是想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
他想试试能不能在后世那些大公司成立初期就进场,比如bat这些公司。
不过根据他掌握的信息,白度和阿狸应该没戏。
这两家公司早期的财政确实是不富裕,但是人家对资金的来源要求是非常高,不是什么钱都要。
他们更看重的是对公司在资源方面带来的增值,而不是钱。
不过之后他会尝试接触一下,反正试试又不吃亏。
但是企鹅这家公司比较特殊,在早期,是三家公司当中最被低估的。
这家公司早期主要靠着创始人的资金在支撑,所以对资金特别渴求。
只要是钱就要,加上等到它成立后,袁来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了,相信这个钱会给的更加容易。
但是袁来并不想只是做短线投资,拿到回报就走,他想要长期持有。
要长期持有,就得在后面每个融资阶段不断地追加投资跟进,前期还好,他的钱应该支撑的住。
一旦有风投进场,他的钱可能就不够看了,但是硬着头皮也要跟,怎么着都得保住一定的话语权。
要做到这样,光靠演员的片酬和代言压根就不够看,这年头,演员和明星的片酬和代言费跟后世比起来相差太远了。
比如这次袁来的片酬,只有十万块,而且还是看在巩俪的面子上给的,否则只会更少。
所以成为影视投资人成了势在必行的计划。
除此之外,如果看到其他有印象的公司,如果有机会出手,他肯定也要薅一把,不为别的,赚个快钱也行。
这只是袁来的初步构想,具体是情况会怎么样,还得等试过了才知道。
但是袁来觉得肯定比傻傻地当个演员或者明星要靠谱的多!
心里压着的石头放下来后,袁来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