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仙儿嫌苏寒锦墨迹,一个清尘咒将苏寒锦里里外外洗了一遍。

“现在可有世外高人的风范?”苏寒锦换了身道服在叶仙儿面前转了一圈,随即看向叶仙儿的衣裳,“大师姐,你要不要也换一件,你这番打扮……有点夸张了。”

叶仙儿提着苏寒锦的衣领,脚尖轻点,腾空而起,“我这般腾云驾雾,不比你更有世外高人风范,何须衣物打扮。”

“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大师姐你这样,仙术能够手到擒来。”苏寒锦不禁感叹。

“急什么,你才多大,你要是像我一样修炼个百十年,也能如此。”

不消一会,苏寒锦、叶仙儿二人便来到了黄府上空。

按理说,问道之人不该如此大张旗鼓出现在世人面前,尤其在都城,这是行规。

说起这事还得倒退一百六十年,那时的宋朝可不像今时今日的宋朝,道观不说多,但数量也是不容小觑。每个山头几乎都有一两个,不是百年道观就是正在修葺即将开张的道观。道士满大街一抓一大把,那时候不流行入仕,流行骑驴修道。道家为何如此兴盛,还得多亏当时宋朝的皇帝,也就是武帝的曾祖父——琅帝。修道之人修的是长生之道。长生不老啊,这多吸引人呐,尤其是对这位身患重病,命不久矣的真龙天子而言,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于是,从宫殿中传来一道口谕,广招修道之士,谁能让皇帝免受轮回之苦,便可荣华富贵、荫蔽子孙、弘扬道法。不过口谕刚一传出,味道就变了。高层的人都懂,谁要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救老皇帝一命,力挽狂澜,荣华富贵、荫蔽子孙的好处能少得了他们这些推荐的人?于是口谕一级压一级,内容越来越夸张,到最后变为每个镇都必须出十个不同道观的道士,少一个,乌纱帽就别想要了。

东方有一神山叫青芒山,神山上有一道士叫玄诚道子,道观从上到下就他和一个不能修道的小道童,处境潦倒不堪。玄诚道子时常倚门感叹时运不济,想着等自己身死道消,无量道法将再无传承之人。当口谕传到玄诚道子所在的小镇时,镇长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整个青芒镇他能不清楚?掘地三尺也凑不齐十个不同道馆的道士,别说不同道观了,凑十个道士都难。

不过一个镇贫瘠,这一整片的镇都差不多。在高压的逼迫下,十三个镇的镇长连夜紧急开了个联席会议,商讨对策,最后决定来招移花接木,每家一个道观出十三个人,凑出十三个不同的道观。像青芒镇这样贫瘠中的贫瘠,就能出多少出多少,其他稍显富裕的镇进行补充。

玄诚道子和他的小道童就这么被捉去充数了。十三个镇,一百三十个道家徒子浩浩荡荡聚集到了上级单位——阳明城。各城主是想了无数招术,让这些基层报上来的道士进行比武,选出“真材实料”的道长,玄诚道子不愧是名门出身,一套无量功法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阳明城最有希望的种子选手。

每个城筛选出一批,每个洲在此基础上再筛选出一批,最后到达都城的只有堪堪十人,这十人中就包括了玄诚道子。十人刚到都城,便被各自的洲官悄悄送进了十个达官贵人的府内,玄诚道子进的便是威名四海的骁毅将军府,而这骁毅将军好巧不巧就是白益臣母亲——护国夫人的祖上。

第二天,十人便以这十个达官贵人的名义举荐到琅帝面前,十人领命逐一上前为琅帝查看诊治,诵道做法。此时的琅帝被疾病折磨已久,精神已然不是常人,脾气凶残暴躁。吃了三天的“灵丹妙药”,听了两个半天的《道子说》,皇宫每个角落都撒过香灰、黄符,然而没有丁点起色,琅帝勃然大怒,连砍三个道士,吓得后面几个道士和举荐人瑟瑟发抖。

第四个上来给琅帝看诊的就是玄诚道子,玄诚道子犹如世外高人般,腾空飞身上前,这个绝招一露,顿时琅帝眼睛亮了。看看,这才是古籍中所说的修长生不老道的高人!

其他道士一看,心下松了口气,好在有真本事的道士,他们有救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