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草的味道充盈着不大的东壁堂,在杜建明进门时,他手捧着药书,脸的表情比较专注。
这段时间的李时珍研究了历代草药的经典著作,很不满意面错误繁乱的药理,前辈们的记录不是很明白,对于治病救人的草药用法模糊不明是极大的缺点。
李时珍注意到了他,说道:“看病还是来抓药?”
这算是一间药铺,对于目前药圣的状况,杜建明比较清楚,大夫实践的问诊经历,也是提高水平的一种方法。
医术的进步,除了学习这条路,他不认为还有别的办法,东壁堂的存在,差不多与自己中医馆是一样的。
杜建明有系统,来到明朝除了学习李时珍,他其实也有比较一番的想法。
谁的医术更高明一些?
毕竟他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自幼钻研过的药书,师父一直要求背记下的《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可能面前的神医作为前辈,也没有他掌握的更多。
但是李时珍可是刚辞官,放弃了宫廷太医的位置来研习中医草本,在这个信息落后的时代里,他很难不崇敬这位前辈的信念。
“东壁先生,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关于论药的五味酸、咸、甘、苦、辛,四气寒、热、温、凉的说法,那有一位病人得了心疾,夜不能寐,又有寒热,怎么主治?”
杜建明这话一说话,对他刚刚没有注意的李时珍,脸的表情出现了一些略微的好奇,很显然他已经推断出了一些事情出来。
东壁堂的一侧有书架,李时珍回来收集了很多医书,他此刻道:“温热的山药驱除风寒,失眠要下凉药,既然是心疾,长期的修养是肯定有用,这位小先生,不知道你是哪位?”
“本人姓杜,家住城南,字思文,名建明,号传世,除了学医求问,就是喜欢在闲暇之余作诗饮酒,听闻东壁先生从京师辞官回乡,一心研习草本经典,今天除了来拜访,就是想学习一二。”
李时珍闻言道:“原来先生就是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杜传世,东壁久仰大名,寒舍简陋,请员外不要见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