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怀王殿下多送出的那柄扇子,信国公府传了几日谢宝扇的闲话,直到当家主母严氏狠狠发作了几个嚼舌的下人方才罢了。
年根儿底下,信国公府一日忙过一日,谢宝扇却难得清闲了几日,她每日给严氏请了安,就随同谢宝瓶一同前往高老太太院里抄写经书。
这日,谢宝扇正在抄写《法华经》,这部经书她早先在念慈安背诵过几数回,早就烂熟于心,抄写了一半,砚台里的墨干了,她刚要唤银环进来研磨,便抬头看到对面的谢宝瓶停笔打量自己,谢宝扇微微一笑,说道,“好端端的看我做甚么?”
谢宝瓶歪着头,透着一股天真可爱,她道,“二姐姐,我听丫头们说你和三姐姐拌嘴儿了。”
谢宝扇找出墨条,自行动手研墨,她说道,“要是再有哪个丫头在你面前胡言乱语,你就回禀太太,打发她走。”
谢宝瓶没回她的话,只道,“往常你和三姐姐最好了,如今你们不说话,昨日我和姨娘到太太院里请安,就连太太也问起这事呢,太太还说你一向性情温和,必定是三姐姐的错,这才惹恼了你。”
谢宝扇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她笑着对谢宝瓶说道,“我们没有拌嘴儿,三妹妹跟着太太学习理家,她不得空儿。”
谢宝瓶眨着眼睛,又低头接着抄写经书,只是抄了两行字,她又停下来,说道,“二姐姐肯定是在生三姐姐的气。”
她语气笃定,让谢宝扇忍不住失声笑了出来,她说道,“你今日是怎么了,要是静不下心抄写经书,索性歇一歇,我叫丫头们拿些点心来吃。”
谢宝瓶放下笔,谢宝扇也跟着放下笔,她叫丫头送来茶水点心,和谢宝瓶一边吃茶,一边说起闲话,不久,外头的婆子来传话,说高老太太回来了,姊妹二人放下茶盏,一同迎出来了。
不一时,高老太太进了院门,陪同在高老太太身旁的是信国公谢之华,谢宝扇和谢宝瓶有些惊讶,连忙上前问安。
谢之华对两个女儿说道,“我听老太太说,这些日子你们在她屋里抄写经书。”
谢宝扇笑着回道,“女儿惭愧,自打从念慈庵回来,已经数年没有抄写经书,比不得四妹妹,四妹妹这几年抄写经书从来没有间断。”
谢宝瓶眨着眼睛,慢腾腾的说道,“二姐姐写得也好。”
谢之华看着谢宝扇,忽然听她提起念慈庵,目光不禁变得柔软,他不信鬼神之说,不过这个女儿为了他的病情,曾代替他出家三年,光是这片孝心就不得不叫他动容。
他温和的笑着道,“老太太说了,你们两个都很好,我和你们太太平日忙着府里的事,有你们陪伴在老太太身边,也算是替我们尽孝。”
这时,黄嬷嬷慈祥的说道,“老太太,老爷和姑娘们进屋慢慢叙话吧,外面怪冷的。”
谢宝扇和谢宝瓶一左一右的扶着高老太太进屋,谢之华跟在身旁,几人进屋落坐后,有小丫头捧着谢宝扇和谢宝瓶抄写的经书拿给谢之华看,谢之华细细的看了一遍,笑道,“老太太没有哄我,你们写得果然很好。”
高老太太嗔怪道,“孩子们自然写得好,莫非你还当我哄你不成?”
谢之华笑了笑,说道,“在老太太眼里,儿孙们甚么都是好的。”
屋里的气氛其乐融融,谢宝扇和谢宝瓶坐在一旁听谢之华向高老太太说起府里祭祖的事,闲谈之间,谢之华提及明年梅家外甥女入京参选的事,高老太太摇头说道,“我这个女婿,已经有了这泼天的富贵还不知足,何苦把好好儿的孩子往宫里送呢。”
谢宝扇和谢宝瓶对视一眼,不知该不该退出去,谢之华对她俩摆摆手,说道,“你们留下来听听也无妨。”
二人又坐回去,默默的听着高老太太说起姑父梅品舟,高老太太似是对这个女婿很不满,她道,“亲生的女儿怎么舍得呢,即便要博前程也不是这个法子。”
梅家的事,谢之华不便多言,倒是老太太的话,勾起了他的一段心事,想起甘家,他不免有些焦躁,但凡甘义人品正派,纵然他家门第不如谢家,这门亲事他也会应下,可这甘义身上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要是让女儿嫁过去,岂不是把她逼入火坑。
想到这里,谢之华看了谢宝扇一眼,谢宝扇不明所以的回望他,又冲他甜甜一笑,谢之华越发心烦意乱。
谢之华沉默了片刻,说道,“外甥女儿的名字已经报上去了,再要改也不能。”
高老太太叹了一口报,说道,“我又能如何呢,就是可怜了我那女儿和外孙女儿。”
她说了两句,就闭嘴不言,谢之华在高老太太院里留了半日,外头有人来请,自带着下人去了,只留谢宝扇姊妹二人陪同高老太太。
一眨眼,便到了除夕,此前族里大大小小的祭祀一连举办了七日,府里自打进入腊月,每日人来人往,没有一日空闲,严氏和小严氏忙得脚不沾地,又要忙亲戚们的人情往来,又要清点一年的账本,更不提府里的各项庶务,起先谢宝扇还能在高老太太院里抄经书躲清闲,到最后她也被派了差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