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伍复蒙对聚灵派及“十二宫”的讲述,允和的心中充满了疑问。

首先,对于“圣灵先祖”这个本派的祖师,其是否实有,允和认为就值得商榷。

他先以自己所知为据,提出怀疑。

允和在聚灵山的时日不算少,超过十年的时间。

但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不仅师父吴知风对这位本派祖师只字未提,各位师兄弟也不曾谈及此人。

甚至,从惯于说解武林掌故的三师兄纪雨亭口中,都不曾听到一句有关圣灵先祖的说辞。

“难道聚灵派所有同门皆和自己一样是懵懂无识之人?”允和以为答案是否定的。大伙儿都不曾谈到的事情,则多半就是不存在的。

当然,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在聚灵山有一特殊的规定,即不许谈及“圣灵先祖”。

拘于此规定,知道先祖的老弟子们便闭口不谈,而新的弟子,包括允和自己,压根儿就不知道本门派的祖师是何许人。

于是时间一长,“圣灵先祖”的名字就在聚灵山“灭迹”了。

如果真有这种规定,那么制定者只能是师父吴知风。

“师父为何要制定如此奇怪的规定?”则有成了一大疑问。

其次,“聚灵神功”既然是“圣灵先祖”本人所创,那么对于此功夫的利弊,祖师自当洞悉明了,为何非要画蛇添足般地划分出平衡系与不平衡系,又令两系相冲?还将两系武功分别授与不同的徒弟,岂不是有在本门派中制造分裂之嫌?

更不可思议的是,自己明知不可兼习,却偏要逆动,以至殒命?难道“圣灵先祖”本就是狂悖怪异之人,就喜成就这些自相矛盾之事?

再次,祖师既然收了徒弟,势必是要传授衣钵,以续本派香火的,因此六个徒弟中理所应当有一人被指定为其继承者,在其百年之后统领门派。

依例,这个继承人应当有别于其他师兄弟,即可以得到祖师的真传。然而,“圣灵先祖”却一视同仁地授与每个徒弟两套武功,使六人势均力敌,最终人人为大、各不相让,终使整个门派离散。

最后,在听闻了有关“圣灵先祖”种种怪异之举后,允和不由得联想到了师父吴知风的一些令人费解的作法。

比如,将自己与小牛隔离开来,单独教授“十二宫”的武艺,而没有让其余的徒弟学习。

难道自己与小牛是师父选定的继承人?

是不是师父也将自己的武功分成了状如“平衡系”与“不平衡系”这样的两派,自己与小牛习练一派,而其他同门师兄弟则习练针锋相对的另一派……?

允和正在兀自冥想,伍复蒙却突然话头一转,莫测高深地又开言说道:

“实不相瞒,我在心底里由衷佩服老弟的师父吴知风吴大侠。

他本是十二宫武功的传承者,却在离开聚灵山后,抛却原本所学,凭借一路剑法,终成绝代剑侠。

当年,他在至尊比武中击败“天下第一剑客”盛如败,其威名,江湖上真是人人知晓、个个钦佩、声名远播、饮誉寰宇!我虽是后辈,又在远隔千里的西域,但对吴大侠仍旧拜服之至。

吴老弟,你能够师从此人,可谓三生有幸啊!”

伍复蒙说完,啧啧赞叹不止。但允和对他的这番称道,却没有回应。

他的思绪还未从方才产生的那些疑惑中移开,因此即便伍复蒙对师父用尽溢美之词,他也不置一言,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看到允和没有反应,伍复蒙以为方才介绍的内容太多,像允和这般愚钝的之人,一定是没有理出个头绪,从而不知如何作答。

看到这个话题无法继续下去,伍复蒙索性改变话题,转而谈起了自己之所以留在西域的其他原因。

“吴老弟,我就没有你那么幸运了。虽然习武多年,但一直未遇名师。

在中原时,跟了几个走江湖的武师,只学了些花拳绣腿。

自入西域后,拜了几个师傅,但仍旧少有长进,虚度了这许多光阴,却收效甚微。

我这情况,不消多说,你也知道。在长安时,我便在武艺上落你下风的。对于自己的的武功修为,我有自知之明。

因此,我并不指望能在江湖中出人头地、扬名立万。只想能够诛杀歹人,为家父报仇。

原本,我参加李唐朝廷举办的选将比武即是为了这一目的。可惜未能成功。那次长安之行,除了结识老弟这一幸事外,简直一无所获,白白让杨征那贼逃过一劫。

如今,我身在突厥,只能借助突厥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不过,吴老弟,你有所不知,除了想依仗突厥人去袭击唐朝,借势为家父报仇之外,我还有另两个留在此地的理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