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石定亲的荒唐碎事传在了村头,闹了大笑话,又惹得了老千岁。

老千岁找到了王大石,用拐杖抵他的鼻梁,骂道:“你个没有教养,逢人搭话,长幼尊卑,事理伦常且不懂?世故谦为,喜丧遵礼,此等皮毛细渣之事且不懂?不通规矩,不究大小次序、人理伦常,成何体统!成何体统!看你鳖头鳖脑,贼猫鼠蹿的样子,你不怕丢人,你养父不怕丢人,我等觉得丢人!”一拐杖擂在了肩头上。

王大石吃这一拐杖,又恼自己没把事情做好,闷在家里十多天没出门。

马氏父母正想找上媒婆退了这门婚事,其间媒婆又诉了苦衷、串了好话,最后二老还是勉强地接受了。

不错,王大石没有好家庭,没有家规和家风;且他性格软懦,不出门户,少与人交往,不谙世俗人情;虽然也念过学堂识得几个臭烂稀字,且与人情世故不搭边界,但是,其本性还是好的。

时间不早,年纪也不小了,女方守寡也已两年多了,按照媒婆的话说,趁早把婚姻大事给办了,根据定下的黄道吉日,于是就张罗着置办婚礼。因为王大石未入村谱,未入王氏族谱,故而一些祭礼和告礼便省却了。在古安寨村还有个习俗,结婚前一天要给祖坟烧纸。这称之为“烧喜纸”,就是给已故的祖上烧钱报信,让死去的祖上人知道后代们要结婚成家,添儿添女,传宗接代了。

王大石祖父辈的坟冢早不知哪去了,只有个名义上的哑巴母亲埋在村后的孤芳堆,虽然不是亲生的母亲,怎么说也算是祖上了。

距离大喜的日子越来越近,王里长早就准备好了草纸。在正婚日子的前一天,王里长把王大石叫到身边,把装草纸的竹篮子递给王大石,让王大石去烧纸,把将在坟前所说的话教给了王大石:“母亲大人,明日就是孩子的正婚日子,今晚特来烧些纸钱给母亲大人,向母亲大人报个喜,希望母亲大人在天外过的好。母亲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吉利吉祥!母亲在天之灵保佑……”

王里长说完之后,让王大石复述了一遍。

王大石结结巴巴复述了完结,点着头说记住了。

王里长心中总放不下,怕王大石记性不好,出发之前又跟他说了一遍。

王大石点了点头,把所要说的话在口中默默地复述了一遍,提着草纸就来到了孤芳堆。

孤芳堆是专门埋葬死人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坟茔,如同蒸笼的盖子。

恰是昏黑的夜晚,眼前黑压压的一片,四周长满野草。野外枯坟,没有牌位,王大石根本找不到养母的坟茔,他想返回问个清楚,又怕王里长揭短他没用。王大石大概回顾了母亲坟冢的位置,大概挑了座坟冢,便将纸钱

摊在了坟头上烧了起来。

王大石跪下磕头,便要将王里长教他的话说出来,就在这时,脑子一蒙,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夜晚,风轻轻地吹着,火苗很大,纸灰飘散。

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在给故人烧纸钱的时候,心里头的话和愿望一定要趁着火苗没有熄灭之前赶快说出来,若是纸钱烧完,火势熄灭,所叨咕说的话就听不到了,所诉的心愿也实现不了。

王大石眼看着纸钱就要烧完,再不说就晚了,于是他“依葫画瓢”在心中编了编,顺嘴秃噜起来,说道:“哦,母亲大人,明天,明天我将娶……哦,不,今天……哦,错了……明……明日我将娶你为妻,今特来烧喜纸,望,望,希望……哦不,希望你成全!哦,忘记了……你在天之灵保佑我和王里长平安,顺利吉祥……”

话说完,磕了头,王大石站起身,抖了抖裤脚上的泥土,挎起空篮子要回去,就在这时,他发现旁边的坟头上有一件崭新的花棉袄。

王大石心里想:“自己家穷,认亲的当天也没有送上好礼,娶个媳妇没有好礼,没有重聘,让人家看不起;要是把这花棉袄送去,让新娘新婚当天穿上,那体面不说,倒觉我识趣懂事了!”

王大石心中甜美着,拍了拍轻泥和草沫,把花棉袄套在了身上看了又看,瞧了又瞧,说道:“呵呵,这,这袄子不错,还真厚实哩,确是个纯棉的好料子,穿着这件花棉袄,再冷的冬天也能扛过去!”

欢喜着,又将花棉袄欣赏了一遭,然后脱了下来叠好,放在了竹篮子里头,连夜送给了即将要过门的马氏媳妇。

第二天,便是新婚的日子了。到了下午十分,王大石在村外迎新娘,可是久久不见新娘队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