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偶像从来不是个一个轻松的职业。

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遭受金融危机之时,韩国的传统制造业受到重创,韩国政府认识到,单一的产业结构必然带来经济的脆弱性,因而欲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8年金大中出任总统后,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确定将低消耗、无污染、立足于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目标确定后,韩国随即启动了政策、法规、组织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将文化产业推向了有序的快速发展道路。

有数据表明: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韩国的手机、家电等it(电子)产品平均增加395美元,其中韩剧对it产品的销售影响为最大;

在韩流组成部分中,韩剧和电影在推广韩国企业品牌和产品的作用最强,达到了73%,第二名是韩国音乐k-pop,为62.8%。

如何延长“韩流”的寿命,扩大其影响、增加其附加值,提升为韩国政府考虑的大事,为此多次召开内会议,评估对“韩流”支持政策推进现状,讨论“韩流”全球化的政策方向,从战略高度加以指挥。

一时间,韩流席卷亚洲,辐射全球,无数的韩流明星涌现而出,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和钱包,受到万人追捧。

裴勇俊,宋慧乔,元彬,hot,李孝利,东方神起一个个光灿夺目,sm,jyp,yg等娱乐公司的崛起引得无数的韩国青少年蜂拥而至,怀着明星梦涌入各大经济公司。

出道做艺人,在韩国成为一种潮流。

然而在这汹涌的文化大发展的浪潮下,残酷的现实被华丽的泡沫掩盖了。

韩国总人口大约五千多万,首尔,仁川和京畿道组成的首都圈,几乎占到了韩国总人口的一半,其中首尔有一千万人,占到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首尔仅占韩国面积的0.6%,但其gdp却占全国gdp的21%。娱乐总是和经济不分家,韩国的艺人主要活动区域就是首尔市。

在文化立国的政策扶持下,大大小小的娱乐公司应运而生,源源不断的做着明星梦的青少年为各个娱乐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在练习生制度下,这些孩子在经过充分或不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后,就如同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被包装后源源不断的推向市场。

狭小的市场环境下,竞争的残酷被成倍放大。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月韩国出道的组合有80到100个,而kbs,mbc,sbs韩国三大电视台的打歌节目每次只有十几组歌手可以上台打歌,其中绝大多数是成名的歌手,剩余的组合或知名度不高的团体只能在街头和商业活动中亮相。

由于流水线一样的练习生制度的存在,韩国艺人的可替代性很强。几年就换了一大批新面孔,即使是成名的组合,超过5年的也屈指可数。

演员的寿命相对要长一些,但是巅峰期也很短暂,很多一部剧爆红的演员们没几年就销声匿迹。再加上男性的全民兵役制度和东方女性的婚育传统,很多艺人都是十七八岁就出道,不到三十岁就渐渐退出主流了。

这还是有幸成名的佼佼者,前面描述的无法登上顶峰的团体往往在耗尽几年的青春后,只好解散自谋生路。

由于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没有学习一技之长,这些人难以进入企业和工厂就业,最后往往选择成为经纪人,伴舞,化妆师,助理等边缘职业混迹在娱乐圈中。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狭小,竞争激烈,出道的新人几乎没有收入,除了食宿外,活动所得要优先用来填补公司的培养和运营费用,往往要出道好几年后才会有收入可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