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对于初三党来说,尚未能感受到高三党的那种紧迫感,对于他们而言,好的高中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农村的许多家长,会选择让学习成绩没有太好,或者是因为自家条件的种种原因,选择让小孩去读中专的,不在少数。他们的传统观念中,觉得自家的孩子始终不是读书的料,能上好的高中固然最好,不能,那也是命中注定,因此他们并不会去重点培养小孩,能读个中专出来,已经是莫大的进步,许多年以前,很多家长都无视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让自家小孩,初中都未读完,就辍学了,特别是一些女孩子,赶她们去一些小作坊,小工厂打工,并要求她们把打工所得的钱,一分不剩的打回家里的账户里。
待到她们在外打工了几年,十八岁左右,就要求她们回来,美名其曰“怕她们在外面被骗嫁去太远的地方,家里舍不得会担心”的名义,回来家里,给她们安排相亲结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流传,这个传统,最终在国家大力度推举助学贷等措施下,这种事情已经越来越少见。那些因为家庭原因而导致自家小孩无法上学的现象,基本已经消失,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另外一种情形,由于农村多生子女,许多家庭都是有2-4个小孩,这就导致了:家里的男孩子就大力培养上大学,到了女儿,就开始差不多差不多就行了,读个中专,出来工作后,所得的钱,都拿来供养哥哥或者弟弟。
不过,这种已经是最不好中最好的一条路了,在旧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国家能够改变农村多数人的“女孩读书无用论”,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凡事,都得循序渐进,慢慢来,只要一直这样下去,总会越来越好的。
初三开学后没多久,乔薇就发现小姐妹刘思燕这段时间似乎很忙,都没时间来找自己,自己去找她,她也总是找借口搪塞过去,如此多次之后,乔薇开始感到了不安。那天,晚自习结束之后,乔薇去到刘思燕的宿舍找她,却被她室友告知,刘思燕开学以来,这个时候都不会在宿舍。乔薇听了,心下更为担心,问了她的室友,刘思燕平时可能去的地方去找她。
秋日的夜晚,凉风习习,乔薇跑遍了每一个刘思燕可能去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她。昏暗的月光下,乔薇双手抱着自己的脑袋,无助地蹲下来,内心只感无助,甚至还有一丝绝望的错觉。乔薇心想,刘思燕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都不告诉自己呢?
想着想着,突然惊觉,自己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跟刘思燕聊天了,距离上一次,自己主动去找她,还是上个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而那次见面,俩人也是匆匆别过,并没有深入沟通,以前,每一次刘思燕有事情,都会第一个找到自己诉解。而升入初中以来,自己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忽略了她。到后面,俩人各有各的压力,各有各的朋友圈,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没有机会及时跟对方说,等到再见面的时候,却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乔薇心道,难道这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吗?难道,成长,就是让原本从小一起长大,从小分享彼此喜怒哀乐的人,渐行渐远的吗?
没有人能给乔薇答案,这件事情上,哪怕是乔父乔母,也没办法给她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经历不同,感受就不会一样,真正的感同身受,从来,只有自己能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