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行了,朕知道了!”被逼出怒火的刘宏“腾地一下”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身来,他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众人发泄道:“朕今日就批复诸位爱卿的奏疏……散朝!”他说完之后一甩衣袖,由大殿的侧门扬长而去。来不及说“退朝”的张让见到皇帝发怒,也慌里慌张地追了过去。
皇帝如此昏庸无道,敢怒不敢言的大臣们等到刘宏走远了才纷纷从地上站起来,他们三五成群,摇着头小声议论着离开。而一些奸佞之徒则用怨恨的眼神看着杨赐与卢植二人,今天迫于形势不得不跟他们站在一起,回头万一皇帝追责,那该如何是好?
离开举行朝仪的百官朝会殿,怒气冲冲的刘宏带着张让等近侍一路向南穿过永乐宫后,便直奔崇政殿。待他进入殿内,看到堆满奏疏的书案时,便立即后悔自己刚刚所做出的承诺。奈何君无戏言,刘宏十分不情愿地走了过去。
“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当皇帝苦啊!”刘宏叹着气坐在了书案前,接着从右边的竹简堆中抽出一卷,他一边解开捆着竹简的细绳,一边对侍候在一旁的张让说道:“这才几天没看,怎么积累了这么多!”还没等张让回话,刘宏又咒骂道:“屁大点事都要来麻烦朕,朝廷真是养了一群废物!”
“陛下,大臣们也是为国尽忠。依老仆看,最近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张让在一旁安慰道。
“还能有什么事,不久前杨彪、袁隗曾上书要朕下旨取缔活跃于冀州、青州一带的太平道后,大臣们的奏疏就源源不断地送了过来。朕不想小题大做,没有回应他们,谁知他们今日竟然联合起来在朝会上逼朕。”
刘宏发着牢骚拆开了拿在手上的竹简,扫了两眼便丢在地上,接着生气地说道:“你看看……你看看……果然是太平道的事,这满朝文武就是杨家跟袁家的跟屁虫,只要这两家发声,群臣就跟着凑热闹,也不知道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刘宏摇着头叹气道:“不提他们了。对了,张让你了解这个太平道么?”
“回陛下,老仆一直在中宫服侍陛下,哪里会知晓民间的事啊……”张让稍微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刘宏。在确定刘宏已不在气头上后,他才继续说道:“不过老仆听宫里的人说过,他们当中的领头人用符水免费为人治病,甚是灵验。这等行为倒是跟孝和皇帝注1时期的张道陵有几分相似。”
张道陵的名字一下子勾起了刘宏的回忆,他曾看过前几朝的一些旧事存档,经张让这么一提醒,他立即回忆起这个人来,接着开口说道:“听你这么一说,朕倒是想起来是有这么个人,孝和皇帝还曾封他为太傅。”
“回陛下,据老仆所知,当年这张道陵并没接受封赏,反到是躲到其他地方清修去了。这样的方外之人历来视荣华富贵如粪土,非常人所能揣度。”张让回答道。
刘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从竹简堆中抽出一道奏疏,打开之后看了没两眼,本已平复下来的刘宏又再次皱起了眉头,他不耐烦的说道:“朝中的大臣上书说说太平道也就罢了,远在天边的幽州刺史陶谦也跟着凑热闹,放着北边的乌桓不闻不问,竟然也关心起太平道了!”
陶谦的奏疏又再次点燃了刘宏心中的怒火,朝堂上的憋屈,重复的奏疏很快使他失去了理智。他拿起陶谦的奏疏砸向整个竹简堆,随即掀翻了整个书案,竹简散落一地。刘宏猛的一脚踢飞散落在附近的奏折咆哮道:“一群废物,放着正事不做,全部都来给朕添乱。”整个大殿内的宫女、宦官见状纷纷跪了下来,每个人都在瑟瑟发抖,他们纷纷低下头,生怕被暴怒中的刘宏选中,成为他的出气筒。
“陛下……息怒。”一旁的张让赶忙劝解道:“大人们也是一片好意,太平道教众聚众传道,自然引人注目,大人们上书也在情理之中。”
“你倒是会为他们开脱,张让你说朕该怎么办?若不批复奏疏,大臣们就会说朕不顾江山社稷。那朕就如他们所愿,来此处批复奏疏。可是你看这些奏疏千篇一律,他们究竟是何居心?”刘宏说着又踢飞了脚前的一卷竹简。
张让赶忙命近前的宫人收拾散落在地上的奏疏,又继续规劝道:“陛下……若嫌大人们多事,只需下道诏书禁止此事便可。”
张让的劝说令刘宏再次平复下来,“谈何容易!”刘宏颓废地说道:“若禁了太平道,难保会有人闹事,回头群臣就会说我处分不当。若不加禁止,奏疏就会像今天这样没完没了的送至中宫。”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