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川南山道。道路依山脚走势蜿蜒而行,路上有一蓝布牛车正缓缓行驶,山路两边群山郁郁苍苍,山势陡峭将阳光遮挡,未时(13-15点)刚过,道路却已显得有些阴暗。待拐过弯来,又豁然开朗。

有诗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如此。

前方山岭平缓,岭上梯田层层如阶梯般铺至山顶,田间稻谷即将成熟,呈现出一片一片的黄绿色,七彩的野花与葱绿的树林错落其间。

车中坐着的年轻妇人约三十五六岁,此时掀开布帘探头看着眼前景色,心中也禁不住叹一声美景如斯。

道路左侧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沿路轻缓流淌。往前再行一段,牛车顺着溪流拐上一条小路,路旁立有一大石,上书“陈家村”。

村中约有八、九十户人家,因陈家人众,故取名陈家村。

二十年前此处尚是山野荒地,官府贴出榜文,在此划地开荒,荒田允许承租,也可买下,免三年税收,三年后税十之三,如将来增添荒土也按此税法,再不增加。

陈家祖上原在戎州(今宜宾)一带偏远山区中,为秦汉西南夷人之旧地,有蛮、僚民族世居于此,夷中又以僰人为众。夷人民风多彪悍,自唐以来,各少数民族之间争斗不断,对汉人也常有袭扰抢掠。到得宋代,斗争更加激烈,就是面对官府也常有反抗挑衅之意。

陈家族人不愿受其乱,在族长带领下举族搬迁。他们搬走后五六日,僰人作乱,竟将前去劝解的一名官员斩首,后朝廷出兵方才平息。所幸族人动身得早,陈家一众倒是躲过了这场浩劫,来到此处落脚。

乡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入,二十年岁月悠悠而过。

溪流在前方汇集为一水潭,有四、五名妇人正聚集在此舀水洗衣,嘴里闲话着家长里短,手上却没有半丝停顿。车夫停下车询问有个叫陈守川的住在村中何处?其中一妇人放下手中衣物站起身,指前方的村子道:“一进村,第三户青砖瓦房的便是他家。”

妇人们看着牛车离去,猜测一阵车中会是何人,就七嘴八舌说起了陈守川的八卦。

陈守川此人,打小就是个不好相与的,村中男娃们吵闹打架是常事,彼此间有输有赢。陈守川却是个只能赢不能输的主,打架狠得下手。有时大人见陈守川把自家孩子打得狠了告上门去,当面他父母捶打他一顿,事后这陈守川定要找自家孩子算账。时间久了,村人都只交代家中孩子尽量离陈守川远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