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至29日“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逼进铁原、涟川。其中志愿军63军开始逐山逐水地死守,“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进北纬38°线,志愿军被迫全线后撤退约40公里以勉强阻止住联军的进攻,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被称为“范弗里特的弹药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损失惨重,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也损失了8万多人。从此之后,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1951年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杜鲁门政府与联军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的意见产生很多冲突。杜鲁门希望避免与中国或苏联产生直接冲突,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则以军事上的胜利为优先,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马修·李奇微接任。这项命令是麦克阿瑟在无线电广播中与全世界民众一样知悉的,麦克阿瑟认为这是杜鲁门对他的羞辱。被解职以后的麦克阿瑟在全美受到数月英雄式的欢迎,但是这股热潮并未持续。

麦克阿瑟因为与杜鲁门发生统帅权之争,并且主张将朝鲜战争扩大至中国,在1951年4月11日被杜鲁门解职,不过麦克阿瑟的主张并不是派军进攻中国本土,他所希望的是藉由海空力量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尽快妥协结束韩战。

1951年5月15日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应邀对国会作证时说:“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此处暗指苏联),坦白地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这个策略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1953年3月30日和31日,***和***代表中朝方面先后提出分两步解决战俘问题的建议,主张在停战后双方立即遣返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战俘交给中立国以保证对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这一建议获得了全世界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1953年4月26日停战谈判恢复,1953年6月8日,战俘遣返问题终于达成协议。

但是1953年6月18日,李承晚集团在美国警卫部队未加制止的情况下,从战俘营赶走2.7万名战俘。据《朝鲜战志愿军对待战俘:敌方己方的》文献记载,麦克劳林遣返时掉了66磅。

1953年6月19日,朝中方面对这一挑衅行为严厉谴责,美国迫使李承晚做出今后执行停战协定的保证。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政府应允训练和装备20个师的南韩军队,提供1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并签订军事协定。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

1953年10月1日,美国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在韩国保留美国驻军。1954年4月在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未能就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经朝中两国政府协商同意,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底全部撤离朝鲜。这一行动表明了朝中方面执行停战协定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诚意。

1954年,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半岛参战的各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但谈判未达成一个永久和平计划,未能解决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主要是朝鲜与韩国。中国派志愿军支持朝鲜。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第84号决议参战;苏联派遣了小规模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

各国伤亡情况:

韩国:阵亡137899人、负伤450742人、失踪24495人、被俘8343人;

美国:阵亡36574人(包括2830非战斗伤亡)、负伤103284人、失踪7926人、被俘4714人;

英国:阵亡1109人、负伤2674人、失踪179人、被俘977人;

土耳其:阵亡741人、负伤2068人、失踪168人、被俘244人;

澳大利亚:阵亡339人、负伤1216人、失踪43人、被俘26人;

加拿大:阵亡516人[49]、负伤1042人、失踪1人、被俘33人;

法国:阵亡262人、负伤1042人、失踪1人、被俘12人;

泰国:阵亡129人、负伤1139人、失踪5人;

希腊:阵亡192人、负伤543人、失踪3人;

荷兰:阵亡120人,负伤645人,失踪3人;

哥伦比亚:阵亡163人、负伤448人、被俘28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