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野一大早就被张氏给叫醒了,习惯了太阳晒屁股也不起床的宅男生活,即便醒了也想在床上赖上一两个小时,不过在这明朝的农村却是不好使。
且不提李老爷子的严厉家规,母亲张氏手持篾条,以及哥哥李永好的朗朗读书声,单单是起晚了不给饭吃这一条,就足够让赖床的李野一咕噜翻爬起来,要知道,大明朝可是一日两餐,早上一顿,晚上一顿,错过这不算丰盛的早餐,那就得饿到晚上,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慌慌,李野可不想刚来这大明朝就给饿坏了。
简单吃过早饭,依旧是红薯玉米做的杂粮,什么味道,他已经感受不出来了,反正基本不咀嚼就吞了下去,然后就背着沉甸甸的木制书包跟着李永行、李永美、李永好三个哥哥屁颠屁颠去上学了。
至于大哥李永言,档次和他们不一样,本来也应该去私塾接受周老夫子教育的,只不过李永言嫌弃周老夫子迂腐,动不动还打手心,而且入学七八年四书五经早就学透了,也就自己在家里温习功课,只是偶尔写出一篇八股文后到私塾找周老夫子点评点评。
另一方面,李老爷子也觉得自己文化比起那些老秀才要高,只是时运不济才没考中秀才,而且有着教导出二伯这么一个秀才的先例,平时没事也就理所当然地指导李永言学习了。
白羊镇一共有三个私塾,最大的私塾在白羊镇内,而剩下两个,其中一个在白羊镇西面的张家坳,另外一个则是位于白羊镇东,也就是李野就读的私塾,私塾在青牛山下,属于青牛村和沙坪村以及赵家庄三方交接处,几个村家里条件稍好的把机灵的小辈送到私塾让周老秀才调教。
私塾离村子有三里路,李野跟着三个哥哥,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突然想起小时候唱过的儿歌,感觉在配上自己这二狗的名字相当贴切,不自觉地轻声哼了出来,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喽,无颜见爹娘。
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狂,
只为穷人要翻身哪,不受欺辱嘿,不做牛和羊。朗里格朗里呀...
走在前面的三兄弟听着李野哼的歌觉得有趣,听了两遍也就跟着唱了起来。
三里路,也就是一公里半不到两公里,李野几兄弟硬是走了二十多分钟(主要受李野这小短腿的拖累),这才来到青牛山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竹林,竹林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路,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
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李野几人不作停留,沿着小路通过了竹林,一间独立的房屋便挺立几人在面前,
房屋坐北朝南,以木质结构为主,砖石为辅,古风古韵,在房屋的正面开了两扇大窗户,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室内采光,窗户上还有竹帘卷着,晴时遮阳,雨时挡雨,
李野几人在门口停了下来,目光都齐齐地望着讲台前坐在椅子上的老人,老人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精神却是矍铄异常,此刻正低头看着手中的一本书页有些发黄的书本,
老人似察觉到有人站在门口,眉头轻皱,不过却是头也没抬,
“进来吧,下去朗诵诗文。”
几人得令,齐齐道了声“夫子早。”然后各自跑到自己的桌位上,拿出昨天学过的课本大声朗读起来。
有着继承的记忆,李野很顺利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学堂内都是两人共用一张桌子,李野坐下时旁边的桌位还是空空荡荡,显然记忆中那个圆滚滚的同桌还没到。
李野放下书包,从中取出三字经和千字文,也装模作样地跟着朗读起来,不过,在他朗读的同时也是仔细打量着这间学校唯一的教室。
这个教室同后世的大不一样,教室前没有黑板,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孔夫子的画像,而在画像下面则是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有笔墨纸砚,以及几本看上去就很古老的诗书教材,另外旁边还有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茶杯中的茶水正冒着股股白雾。
桌子后配一张椅子,正是周老夫子坐的地方,仔细看书的周老夫子偶尔翻动一下书页,然后拿起旁边的茶杯品上一口,浅尝辄止。
教室内空间很大,有六七十平方,内里有十六张课桌,两排八行,以正中讲桌为中心,整整齐齐排列于两旁,按照两人一桌来算,这个私塾目前有三十一到三十二个学生。而且课桌并没有占据整个教室的空间,若是有新入学的学生,只需在教室后面的空处添加新的桌凳就行。
在朗朗读书声中,私塾内的十几张桌子很快就坐得满满当当,不过周老夫子并没有急着上课,一直到日头初上,他才站起来叫停了大家的朗读。
“今天我们接着昨天中庸,前排的继续复习昨天讲过的千字文,再抄写一遍,后排的把昨天老夫布置的作业在想一下,等下我要检查作业。”
私塾的教育有些混乱,由于全校就这么一个班,但学生蒙学有早有晚,周老夫子把学生大概分成了三批,第一批最后入学的,以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多以练字为主,只是让他们抄写和教他们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这些才入门的学童理解读书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批则是入学大概有三四年了,简单的文字已经会写会读,周老夫子则是教他们四书五经以及讲解内中含义及圣人朱子的注解,让他们学会咬文嚼字。
而最后的一批,也可以称为准毕业生,四书五经都已经通读了,并且能够顺利地写一些文字,周老夫子则是从过往的童试中选择一道曾经的考题,让他们自己破题写八股,然后再一一点评,因材施教。
听到周老夫子的安排,李野也同周围的小伙伴一样,将有些劣质的宣纸铺在桌面上,拿起毛笔,沾了磨好的墨汁,便按照记忆中周老夫子教的握笔姿势书写了起来。
不得不说,毛笔字写起来比钢笔字困难太多了,写起来软中无力,必须要掌握技巧后才能书写工整,李野对照放好的课本,歪歪扭扭地照着誊写,刚开始写起来还有些别扭,不过钢笔字毛笔字书法本一家,都是讲究一个苍劲有力,而毛笔字更注重柔中带刚。
李野本来钢笔字就写得不错,而且有着成年人的思想和耐力,十几个字下笔后就通畅起来,洋洋洒洒在纸上泼墨,李野知道明朝的科举字写得很好非常重要,就跟长得帅一样重要,童试、乡试时试卷都会被考场的书吏誊抄一遍,要是因为字写得丑被给抄错了,那就是想哭都没地方哭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