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师傅的病肯定就是那会儿落下的,再往前就是七里铺镇修庙时没日没夜积攒下的,是劳疾……哎,那时候我还小,啥也不懂,就是看着师傅为了我,这也舍不得吃,那也舍不得用,都给了我,心里那叫一个疼啊……可心疼又有什么用,第二天的日子还不是一样得过。
还是在自家的墙根下的老王,这会儿不再是蹲着,而是坐了一把小木凳子,手里捧着小刘带来一包花生米,一个也没吃。
那后来呢?小刘问。
后来,就继续苦呗,苦着苦着也就习惯了。老王平静的语气就像在诉说着别人的故事一样,声音轻飘飘的,不带一丝伤痛。小刘不再说什么,把目光投向了院子里躺在席子上正睡觉的狗蛋。
就在前些日子,小刘的单位换了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本来轻轻闲闲的日子一下子变得紧张忙碌起来,今天一个会,明天一个总结,后天又要求各科室尽快拿出一套新的管理指导方法,一时间全馆上下鸦飞鹊乱,原本一滩死水的文史馆又重新躁动起来。这一幕小刘已经见过两回了,谁知道这一把火能烧多久。想着这一层,小刘就配合着大家该忙的忙,该秀的秀,一副积极上进的样子。
倒是老王,已经好几天没有去找过他了。今天上午,领导临时起意说要到下面的县文史馆再去看看,小刘心里暗自乐呵,领导这前脚刚走,后脚他就又跑到老王这来了。
也是前几天,小刘回家后,在晚饭时不经意给母亲讲起了老王的故事,母亲一直安安静静地听着,等小刘讲完了,母亲轻轻地叹口气说,老辈儿的人是真苦。
后来连续几天,只要小刘一回到家坐下来,母亲就问,今天去找老王了吗。每次听完了小刘的诉说,母亲又说,真是苦啊。末了,又交代小刘,下班了早点回家。
小刘知道,母亲这是想听老王的故事了。
那天,老王没有继续讲述师傅的病情,反倒说起了师傅的手艺。老王说,我师傅的手艺啊,真是得了他师傅的真传,就是老方丈。听师傅讲,方丈是个福建人,出家前在当地已经是一等一的手艺人了,据说他雕的东西还当贡品往紫禁城里送过呢,可惜也是得罪了当地的官人老爷,举家搬迁,后来就一日不如一日,干脆出家做了和尚。
老王还说,方丈不但把手艺传给了师傅,还把祖传的木雕书谱也传给了师傅,厚厚的一本,里面可都是绝活儿。只可惜……呜呜呜,这会儿,老王带着眼屎的老泪又哗哗哗流下来,他扭头往院子里看了一眼,狠狠地骂了一声,都怪这狗日的。
小刘就知道,这书谱肯定是被他不争气的儿子给毁了。
自从听了二娃的意见,接下来的几天,师傅和二娃就开始忙碌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