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皇帝盯着叶向高说道“刚才方从哲讲得是更改商税税率,而不是让矿监制度死灰复燃!不要太敏感了。”

叶向高退了一步,俯首帖耳,没有再多说什么。皇帝已经及时将方从哲打发出了东暖阁,态度算是鲜明的表达出来朕不愿意看到你们继续吵下去。

皇帝讲道“满朝文武,乃至乡野贩夫走卒,无不知晓矿监之弊。可是为什么英明神武的皇祖还是执意要征收这个矿税呢?第一,国库里的确没钱,朝廷没钱,什么事也做不了。一个干不成事的朝廷,就会逐渐丧失天下民心第二,以往的矿税、商税征收的太少,以至于商贾们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朝廷却瘦成了皮包骨头。”

“皇祖会不知道矿监制度的弊病吗?实在是情势所迫,不得不为之啊。”

“朕这么讲,绝非是为了给矿监制度翻案,废除矿监制度是皇祖的遗训,是皇考亲自下的旨意。朕若是复活矿监制度,那不就是成了不肖子孙吗?所以朕绝对不会复活矿监制度或者巧设名目,让矿监制度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皇帝的这番言论,总算安抚了大家伙的心思,毕竟这帮人可都是推翻矿监制度,才得以粉末登场的啊,就拿叶向高来说吧,为什么当年他被皇帝赶出了内阁?还不是因为他反对矿监制度尤为激烈,断了万历皇帝的财路。要不然以叶向高的威望资历跟忠心,万历皇帝也不舍得赶走他。

皇帝将群臣细微的表现尽收眼底后,又道“虽然矿监制度绝不可死灰复燃,但商税税率务必要改!”

皇帝讲这话时,掷地有声,像一柄柄铁锤,砸在了诸臣心头。

皇帝道“皇祖朝矿税大兴,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正如方从哲刚刚所言,大明立国以来,商税订的就过低。也正是这种不可理的开端,为后来皇祖朝的矿税大兴留下了余地。皇考在位是,两次发内孥,共计两百万两赈济边军,鼓舞士气,数月以来,朕也拿出了无算的内孥金,来补国库的亏空。从这一点来看,矿税大兴固然有着自身不可克服的诸多弊病,但却也对国朝初期以来定下的商税制度有所匡正。”

这话初听起来似乎是要替矿监制度翻案,但是紧接着,皇帝话锋一转,“可是皇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让内臣们充任矿监,在民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们本就对内臣无多好感,加上又是要增收赋税,自然抵触心理就来了,质疑矿监制度和理性的声音也紧跟着喧嚣尘上。”

“再者,由矿监征收上来的矿税,一股脑地全部被运往皇帝的内孥,这无疑是对国库财赋肆无忌惮的掠夺,这在当时国库仍旧空虚,财赋依旧紧张的情况下,无疑会激化朝野上下的矛盾。一来二去,竟是将好好的一个矿监制度,变成了矿监税使们寄生其上的一条苛政。”

皇帝一席话可谓是振聋发聩,一条用内臣充任矿监税使,一条矿税收归内孥所有,简直是一语中的,直指要害,令群臣倾佩拜服。

皇帝见大家伙的思想都在朝着好的方向靠拢,便开心的讲道“朕承诺,此次将辽响转嫁到商税之上,所征收上来的赋税,统统收归国库所有,令户部官员打理,内臣不得染指。”

皇帝金口玉言,此话一出,就连叶向高的面色也逐渐缓和了许多。

皇帝道“吩咐有司,在三个月内重新修订税法,其中盐课、矿税、关税乃是重中之重。另外,像药材、丝绸、典当、钱庄、酒楼、青楼、赌坊也都是需要重点关照的。这件事,就交由叶阁老来主持吧。”

叶向高犹疑半晌后,值得领旨谢恩。

事实上,皇帝并不觉得以目前自己的威望与能力就足以改革商税,毕竟在无官不商的明末,同商人们征收银子,也就是在同官员们要银子。而朝廷想要征收银子就需要官员们在各地卖力。也就是说,兜了一个大圈,多收商业税,就是让官员们自己掏腰包上缴国库,这种事,没人会做!

所以说,皇帝虽然对此事破费口舌,但其实他心底里对这件事抱有的期望并不高,或者说今天只当是一次投石问路,看看深浅罢了。皇帝毕竟登基的时间不长,朝野上下很难说有什么死忠势力肯替他奔走卖命。这一切还都需要时间,慢慢培养。

不过,皇帝到底还是低估了改革的阻力,没过两日,弹劾方从哲,反对增加商税,呼吁朝野上下体恤商贾的折子就堆满了内阁,皇帝粗略的估计了一番,若是用这些纸张擦屁股,足足够他用到八十岁的!兴许还能当作传家宝,让龙子龙孙们也跟着擦上好几年。

皇帝让魏忠贤挑了几个刺头,查办惩处了一下,也就眼不见为净了。这些折子每一个有心意的,不是污蔑方从哲老麦昏聩,净出馊主意,就是撤出皇祖遗训当大旗,猛烈抨击矿监制度,妄图影射此次的税率改革。要么就干脆说天下的商人们都快死绝了,一个个都揭不开锅,若是再增收商税,恐怕市面上就要百业萧条了。

皇帝面临的要紧工作还有很多,对于这件事因为原期待值就不高所以并未放在心上。现如今正有三件大事急需他要处理,所以他没有更多的精力同外臣们就商税一事扯皮。

第一就是骆思恭押解着袁应泰进了京,第二就是福王终于动身往京城赶了,第三则是皇帝的婚期已至就在下个月。

皇帝已经下诏,命令福王在下个月大婚之前务必赶到京城,参与大婚。为了彰显自己对福王这个亲叔叔的宠信,皇帝还下令将原来的福王府修葺一新,让福王世子朱由崧率先入住,还送了朱由崧很多金银细软,以示隆遇。

至于那个袁应泰,皇帝并不打算见他,而是交给了三法司,让外臣们自己审判他们给推到前台的袁应泰去吧。不过除了袁应泰,骆思恭从辽东带回来的另一样东西,却是让皇帝欣喜不已一封信。

一封广宁城巡抚王化贞的亲笔信。

“王化贞在暗中联络蒙古察哈尔部罗的林丹汗?”皇帝盯着手中的书信,朝骆思恭发问道。骆思恭忙道“没有皇上的旨意,王巡抚哪有这么大的胆子。王巡抚也仅仅是有这么一个构想罢了。”

“他的思路是正确的。”

皇帝放下手中的书信,说道“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对于大明危害甚深,可对于蒙古诸部落又何尝不是?科尔沁与内喀尔喀两个蒙古大部落都已经屈服在努尔哈赤的淫威之下了,这个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应该也已经感受到威胁了吧?”

皇帝顿了顿,忽然又想起来当初兵部尚书张鹤鸣给自己举荐贤才的时候,一共列举了三个人,而皇帝仅仅采纳了其中的袁可立、杨嗣昌二人,而对张鹤鸣推崇备至的这个王化贞没有任何表示。现在看来皇帝似乎真的疏忽了,这个王化贞也许真的可堪大用。

“诏张鹤鸣入宫。”

皇帝淡淡的吩咐了一句,骆思恭点头离开,当他走出暖阁大门的时候,刚好撞见了田秀英端着茶水往里走。见了田秀英,骆思恭连忙躬身行礼,嘴巴抹了蜜般的嚷了句“卑职见过田女官。”

田秀英蹙眉,她似乎不太习惯位高权重的骆思恭对自己这么客气。

“骆大人言重了,一句卑职让人家如何当得起?”话音落下,田秀英头也不回的走进暖阁,似乎颇为厌恶骆思恭这个特务头子。

骆思恭也深知自己恶名在外,也并不以为意。

皇帝见田秀英进来,便笑着说道“下个月你就不必在做这些活儿了。”

田秀英惊诧的挑眉问道“为什么?”

皇帝道“下个月你就得离开乾清宫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