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杨齐还是有些不满意说道:“你看,如果这样呢?”说完他又在地上画了起来,这次是四面城墙,分为八个节点,同时动工。

“大人,这投入的人力物力未免太大,另外工程能否顺利合拢,成为关键,对现有的度量衡,要求太高,我认为,这个。”张继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大人若是着急,我们可以以四个节点同时动工,虽然不如大人的工期短,但胜在稳妥。如果所有设备均已齐备,属下敢担保,一年之内或可完工!”

“这样,先按照这个样子施工。”杨齐对于这落后的生产力实在有些无语,自己已经在城墙工地上投入了不下五千人,可依然不能满足自己快速施工的目的,不是我不给你时间,是历史不会给我时间啊!

与杨齐紧锣密鼓的发展不同,裴超在府谷疯狂的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借着义父王二的名头,疯狂招兵买马,攻城略地,如今手下的士兵已经达到八千人余人,其手下还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骑兵队伍,成为王二旗下第二大势力。

王二没能如愿以偿,他自以为凭借自身的实力,可以稳坐联军的第二把交椅,结果被王自用抢了先机,王嘉胤当仁不让的被公推为盟主,并自封为“秦王”,王自用被封为左丞相,而王二,只得了一个骠骑将军的官职,而他的实力却是位列义军第三,自己辛苦打下来的绥德也落入官军之手,不甘心这三个字深深的刻进了他的心里,要不是帐下的将领替裴超求情,他定要斩杀此子,他对裴超的疯狂举动,视而不见,毕竟二人的感情已经破裂,尽管名义上还是义父,义子相称。

即便其他义军所有不满,但挨着裴超实力膨胀的太快,也是不敢过多张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挨了刀子。

别看王自用位居左丞相可这义军里面不服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又不是只有他这一家,各路义军明面上遵从王嘉胤的号令,私下里均是攻城略地,暗自发展自身势力,对此王嘉胤也不干涉,毕竟粮草军械辎重等物,都要各部自己筹划,他也乐个清闲,最近两个月义军发展迅速,朝廷也只是在义军周边集结军队,王嘉胤在边军里面当过兵,对朝廷调度知道一二,各省的兵力调度并不协调统一,这是他的优势所在,这两个月义军除了整军训练,就是召集各路义军统帅商议军情,可是最后意见还是不统一,王嘉胤主张东进,进入山西境内,理由也很简单,就是陕西这两件遭了旱灾,灾情严重,当地百姓流离失所,即便是攻下城池,也没有多少物资可以掠夺,伤亡也不会太小,不划算,王自用自然是第一个拥护的,因为他抢了王二的位置,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所以王二一定会反对,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在这里有起义的土壤,百姓认可义军度高,蹬高振臂一呼,从者如云。义军意见不统一,王嘉胤无奈,他如今的位置,不好动强,只能“德高望重”,好在他跟王自用等人的联军人数不下五万之众,如果再算上边边角角的小股跟随的义军,人数也在八万之间,只要谋划得当,避免伤亡,还是有所发展的,自此义军分为两部,一部以王嘉胤为首东进,攻打山西,一部以王二为首留守陕西。

其实王嘉胤的军事指挥思想还是很正确的,不论王二是否跟随大部队的脚步,都对王嘉胤产生不了任何不利的影响,反而更加有利于起义军的发展,按照王嘉胤对大明朝庭的了解,陕西必将成为剿匪的“重灾区”,王二留在这里活动,一方面这里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百姓对朝廷失望彻底,兵员有保证,还可以吸引朝廷的注意力,而自己此时已经率领主力东进,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一旦义军在山西作战不利,还可以退守陕西,已是立于不败之地。

“王将军,我等走后,府谷等地的城防就交给你了。”王嘉胤在堂上如是说道:“这里可是咱们起源之地,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