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景晦将李青辰送到小石城外,李青辰一边往家走一边默念积善令。
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积善令赏善罚恶,有求必应。”
“两枚积善令已经有了,我怎么参加选拔初试?”
“两枚积善令换取选拔初试魁首,是否成交?”
李青辰一听不仅能参加选拔初试还能拿第一,不禁乐了,选拔初试已不足一个月,自己要在一个月内赶上别人一年的修行,怎么看也是天方夜谭。
“你不是在跟我吹牛吧?这两枚积善令可是我拿命换来的。”
“赏善罚恶,有求必应。”
“好吧,反正也没别的办法,暂且信你一次。”李青辰打了个响指,“成交。”
只听积善令道:“你修为低微只因道根太浅,吾有三清道法一卷,无视道根高低,无需打坐聚气,现在传你。”
一大篇文字疯狂涌入脑海:天地气息庞杂繁复,于人自身,亦有三种先天灵气:精气、血气、神气,精气藏于肉,血气藏于脉,神气藏于脑,三气合一,是为三清,三清之道,譬如天地……
李青辰将三清道法粗读一遍,它分为三卷,第一卷为道德真经,讲的是《道德经》释义,第二卷为三清真气,讲的是如何凝聚真气开拓气海,第三卷为阴阳之体,记载着金刚之体、烛龙之眼等诸多体术。
其中第一卷令他尤为震惊。
开篇第一句便是流传千古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文科出身的他对这些话早已烂熟于心,然而见到下面的释义时他完全懵了:
“人道能用言辞道明,但非寻常之道;它的名字能用言辞命名,但非寻常之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经脉丹田最初始的状态,有是三清真气生成的根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时刻保持丹田空虚,体会混沌之妙;时刻生成三清,体会人道之效。”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无之道,同生于人体而状态不同,相辅相成,相化相生。”
上学那会如果有人这么翻译《道德经》,只怕头都要被语文老师敲烂吧。
根据前身留下的残念,《道德经》在六州地位极高,被誉为“万法之祖”,可当世对它也没有这样一个版本的解释。
“积善令,你确定《道德经》是这么解释的么?”
“当世《道德经》的释义仅为本义,三清道卷中所言为其真义。”
第二卷的真气功法同样奇怪,它与当世功法背道而驰,一者为人道,一者为天道。
天道修天地元气,人道修三清真气;天道主静,人道主动;天道讲究静坐聚气,人道追求血气充沛;天道修上丹田泥丸宫与下丹田关元穴两大气海,而人道全身七百二十个穴位皆为气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