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在当天下午回到了皇城北门坤宁门。

出去的时候走便门,只是为了避开自己的一群去登山的老婆,也为了避免让过多的人知道。回来就没必要这样绕圈了,直接乘马车到最近的宫门入宫。

今天的午餐是在一家叫和乐楼的酒楼吃的。据冯益说,这家店很有名,今天赵构等人在楼上的雅座是提前预定的。

这顿饭本来该是自己一个人吃的,为了避免其他人看出破绽,十多个人还是分两桌,跟赵构同一张八仙桌的主要是冯益等内侍,侍卫们另外一桌。

店里的规矩和后世很接近,在没正式上菜前,先给了几个小蝶,有杏仁、白果仁等干果零食,让客人有耐心等熟菜上来。店里做的鱼很新鲜,颇似后世的西湖醋鱼,还有糟鱼、糟肉、洗手蟹、蛤蜊羹等等,地地道道杭州风味。

每道菜上来之后,小黄门都要悄悄用银针试毒,一个小黄门先尝一点之后,才轮到自己吃。做皇帝也有无奈的地方啊,比如这吃别人口水的事就免不了。

至于说口味嘛,品尝过101虚拟社区里老余的私房菜之后,无论是御膳房还是和乐酒楼,都不会给人以惊艳的感觉。

吃饭的时候,他想起出门前吉特提醒自己有义务去要找找宋嫂鱼羹,它说著名的宋嫂鱼羹跟自己很有关系。那是四十二年后,自己做了太上皇,有一次到西湖中放生,一时兴起,随意叫了一位叫宋五嫂的妇人做的鱼羹外卖,品尝之后拍案叫绝。从此之后,宋嫂鱼羹名扬天下。

现在历史改变了,赵构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去买乌龟来放生,这位宋五嫂的鱼羹应该没有机会大出风头啦。为了让这道名菜不要消失,吉特建议自己最好去找找这位四十多年后的老太太。赵构哭笑不得,人家现在还是小姑娘或者少妇呢,宋嫂宋嫂,顾名思义,夫家姓宋,这位小姑娘现在姓啥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这道菜没有皇帝光环的加持,不会千古留名的。

抱歉了,宋嫂鱼羹。

赵构回宫之后,也觉得双腿疲乏。早有步辇在这里候着他,他就在宫门口上了步辇,闭目养神。

当一行人刚到坤宁殿的时候,有个小黄门正在路边等着,看到他们来了,赶紧向冯益汇报。冯益听了之后,走到步辇边上,轻声说:“官家,福国长公主正跪在福宁殿外请罪呢。”

赵构这才想起,今天吴贵妃等人去内侍省接福国长公主出来呢,自己差点把这事给忘了,想来福国应该跪了很久了,早知道自己应该早点回来的。

命人赶紧加快速度。

到了福宁殿前,远远地就看到有几个人在殿门口跪着,赵构赶紧止辇,快步上前,扶起福国:“二十妹,这是何苦。”

只见福国还穿着昨日的宫装,未施粉黛,双目含泪“官家,请恕臣妹无理。”说完又拜了下去,赵构赶紧把她拉起来:“二十妹何出此言?九哥恕你无罪。”

这时冯益等人已经把吴贵妃和驸马高士荣扶了起来,一伙人都慢慢进入福宁殿的正殿。赵构扶妹妹坐下,然后就是一阵哭诉,不一会儿御医来看了贵妃、公主和驸马的膝盖,都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

吴贵妃掩面笑道:“官家打发我们姐妹去登高,自己却游湖去了,好不风雅。”

赵构微微脸红:“朕觉得身体不爽利,估计爬山爬不动,再说跟你们那么多人一起去登高,更怕是要丢丑了,去西湖上坐船逛逛,那是轻松多了。”

“那么官家下次微服出宫,带上臣妾可好?”

赵构略微有点意外,聪明的女人果然不一样。“好啊。我一个人游湖,颇为无趣,如果有你跟我一起去,大概不到掌灯时分是不会回来的了。”

“官家,也叫上我啊。”福国长公主也开始撒娇了。

“呵呵。你还是跟驸马去吧,朕出宫一趟不容易,你们倒是天天都可以去。”

福国长公主脸色微微一变。

不知不觉。十天的过渡期结束了。

这十天来,赵构迅速熟悉了自己的字体,总之学王羲之没错。也熟悉了这座皇宫,通过大量阅读奏折,也大概明确了最近的重要国家大事。

冯益告诉他,几乎每天秦桧都在宫外求见,赵构知道他在忙什么,目前宋金和议正在谈判中,估计他是为这件事情来的。

九月十四这天,赵构终于觉得自己应该准备好了,于是宣召秦桧和赵鼎。

只见尚书右仆射秦桧,尚书左仆射赵鼎二人,联袂进殿,一起向赵构施礼。跟随他们进来的,还有一位翰林官皇帝见宰相,一言一行必须有起居郎记录。

赵构暂时分不清两人谁是谁,不过估计那个身材高大,面貌坚毅的是秦桧,那个身材矮胖,圆脸的是赵鼎。

两位宰相落座之后,照例寒暄一番,两位宰相问候了赵构的身体,得知皇帝身体已无大碍,两位宰相深表欣慰,赵构也关心了两位老臣的身体,因为今天下雨,特赐两位老臣姜茶驱寒。谈话的气氛是亲切的、友好的。

寒暄之后,大宋的最高决策层慢慢聊,把最近十来天的重大问题一一沟通了一下。不外乎重要的人事任免,哪里要减免点税,有几个人犯要判决之类。直到最后,赵构谈到了关键问题:“今日请两位爱卿来,是商议一下和议之事……”

秦桧闻言,立即站了起来:“陛下,您在曾答应过臣,和议一事,只与臣一人商议。”

赵构摆摆手:“确有此事,不过既然和议将成,赵相公也知道一下。”

秦桧悻悻地坐下。

“朕反复思量,觉得和议之事,重实利,轻虚名。朕可以接受金国为宗主,宋为附庸。但是,国界须以大河为界,金国返还渊圣皇帝、太后、皇后。”

这时的宋军并非溃不成军,只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加上国家财政困难,两位宰相都认可,和议比战争好。

那些清流高喊口号,拿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方案,自己又不可能上战场,所以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在三个帝国最高决策者这里,清流的声音只是有点聒噪而已。

沉吟片刻,还是秦桧开口了:“臣一直力主和议,陛下决心一下,臣欢欣鼓舞,只是今后每年赐金人白银、绢帛吗?”

“可以,不超过五十万两。”

赵鼎沉吟半晌,开口了:“臣不敢苟同。”

“为何?”

“臣认为,大宋只可与金互为兄弟之国,参照宋辽檀渊之盟即可,北面称臣万万不可。如此,华夏正统不再,国内动乱不安,国将不国。”

在这个问题上,赵构作为穿越者自然知道,历史上的绍兴和议对南宋而言是很屈辱的,不但要臣服金国,国界也以淮河为界,每年的纳贡也不少。所以他提出了国界北移到黄河,另外两条都可以照原样,这就是重实利,轻虚名的意思。没想到在赵鼎为代表的士大夫这里,这可不是虚名这么简单,名分乃是大义。

赵构一时语塞,转头看向秦桧:“依秦卿之见呢?”

秦桧的眼睛直直的盯着赵构:“陛下,臣得圣命,专权处理和议,其他人不得参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