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无闲人,才了蚕桑又种田。

宋人翁卷

四月,已属农忙,诗里说的很清楚:春播、采桑等。

徐秀才原本有数亩薄田,只不过实在不善耕作,且又忙于读书,所以处于荒芜状态。若在别处,倒也可以租给别人,每年有点收成,但是金坛县地处江南,农家不是自己耕种,就是养蚕纺丝,区区几亩田,谁也没那个心思。

徐铮偶然间听秀才说起自家田地,便有了想法。因为徐铮知道,江南地区虽不缺粮,但是整个崇祯朝其他缺粮的地方很多,且粮食价格节节攀升。即使不靠几亩薄田发财,倘若能为将来存点种子,也是间接帮助别人,尤其是玉米、红薯、马铃薯之类的高产作物,根据后世记载,此时皆以传入中国,只不过普及率不高而已。

徐秀才见徐铮兴致勃勃,也不忍心打击他,反正地也是闲着,随他怎么折腾去。只是觉得儿子自地震以来,变化了好多,不仅是学问大进,而且还会洗衣做饭造房子,现在又要种地,就没有难得住他的,难道真的有醍醐灌顶又或是开窍一说?真是奇怪也哉!

吃过早饭,徐铮把家里收拾妥当,跟父亲说了声,然后顺着街道,走到城中城隍庙附近最大的一家粮食铺仁和粮铺。还没进门,店伙计热情的招呼出来,说道:“竟然是徐小秀才到了,您里面请!”

徐铮一时发呆,没反应过来,店伙计又说了一遍,徐铮忙问:“徐小秀才?我不是啊!”

“小秀才,就是您呐!上次您可是七步成诗文,杨大令当众封你做相公的,城里街面上的人哪个不知道,这还假的了!”店伙计乐呵呵的说,“今个您来小店,可有什么吩咐?”

哈哈,一不小心自己竟然成网红了!徐铮心想,嘴里说道:“吩咐谈不上,我来买点东西,不知道贵处有没有?”

“瞧您这话说的,本店虽然比不上南北直隶地界的,但南来北往的各式粮食,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存货的!”伙计的嘴,大茶壶的脸,绝对都是云里雾里的。

徐铮笑了笑,说道:“进去看看呢!”

“好了,您请!”

进了铺子,徐铮才发现自己果然有些走眼了,之间里面摆满了成排的斗仓,每个斗仓里放着各式各样的粗粮细粮,糙米、栗米、黍米黄米、梁米高粱、大豆、黑豆、小豆、大麦、小麦、燕麦、荞麦、精米、白面等。

徐铮仔细看了一圈,品种是真多,就是没找到自己想要的,最后只好把店伙计叫了过来,问道:“有没有番麦或者珍珠米?”玉米,又名番麦、珍珠米、棒子、御麦,明人兰茂滇南本草中记载过玉米须、玉米的药用,明田艺衡留青日扎也有记载。金瓶梅中也有记载,西门庆招待客人: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

店伙计听完,竖起大拇哥,说:“真不愧是秀才,竟然知道这个稀罕物件,王头,徐小秀才要买珍珠米!”

“来了来了,徐小秀才,您可是稀客、贵客啊,难怪一大早喜鹊叫个不歇。”被叫做王头的家伙快步走了过来,徐铮问了下,才知道是铺里的管事。

王头带着徐铮,走到最里面角落里的斗仓,停下来问道:“徐小秀才,你要的是不是这个?”

徐铮看了下,果然是自己后世常见的玉米颗粒,只不过个头小得多,颜色也没那么金黄,说道:“王管事,这个为什么放在最里面啊?”

“徐小秀才,这个就是生意经了,值钱好卖的肯定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个珍珠米啊,品相不错,名字也好听,价钱和精米相差无几,据说还是御品,只不过我们南方人吃不来这个。凡是来买的,只不过是图个新鲜,时间一长,自然就没什么人了。所以才放在最里面,剩的多占地方!”王管事解释了一通。

徐铮听完,点了点头,的确,哪怕就是二十一世纪,玉米更多的也是用于酿酒、饲料以及工业需要,更何况以明朝落后的加工技术呢。

徐铮最后用了一钱银子,买了一斗玉米,谢绝了王管事主动送货上门的建议,徐铮掂了下口袋,弯下腰,把口袋背了起来。弯腰的功夫,徐铮看到斗仓间隙角落里杂乱摆着几个圆滚滚的东西,难道是红薯?徐铮有些激动,好怀念烤红薯的味道啊!于是赶紧再次问道:“王管事,过来过来,你看,那个,对,就是那个,是什么东西?”王管事顺着徐铮的手指方向,凑向前看了下,说道:“这个啊,土豆!”明蒋一葵长安官话有记载明上林苑,宫廷食物种植处,万历年间,小规模种植,专供御用,野生马铃薯有毒,不可食用。

“哈哈,土豆?可否让我看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