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并不理会而是看向身旁的哪位中年人道:

“你还没有回答孤的问题。”

中年人微微一愣,思考了一刹那道:

“殿下微臣只不过是不想白白浪费光阴,这些方法微臣虽然没有福气重现前人智慧,但是微臣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也是一件不错的选择。”

闻言,李承乾暗自点点头,薪火相传,福泽子孙,不错是个传统的有良知的国人,华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这些人的默默付出,向着后世那些有名的典籍,还有“睡虎地云梦秦简”著作之所以保存,正是这样的一群华夏文化自觉传承者分不开,李承乾对这位中年人的看法瞬间提高了几分。

“你叫什么?”

“回殿下,微臣工部侍郎朱俭。”

“什么?”

“微臣朱俭。”

“恩。”

李承乾这才反应过来,竹简就竹简吧。

见到李承乾这位太子眼里放光的盯着自己这位工部侍郎感觉怪怪的于是开口道:

“殿下竟然百忙中来我工部不知道是何事惊动了殿下。”

这位工部侍郎说完还不忘眼神望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工部尚书,想在对方眼神中解读这次这位少年太子来是福还是活,只是可惜的从对方严重得到的似乎是在说这位是来找茬的。

确实李承乾在户部门前道这里的表现就是一个找茬的做派。

李承乾这时才想起来自己是来这里要兵器,装备他的“狼牙”的。

只是这个时代的炼钢技术似乎并不怎么地。

“朱侍郎你可知道这灌钢法?”

这位工部侍郎被他问的一愣,这殿下的思维跳的也太快了吧,但还是恭敬的回答道:

“殿下说的可是炼铁之法?”

“正是”

闻言,哪位侍郎开口道:

“微臣正是监管我大唐兵器打造,自然知晓,这灌钢法。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母怀文发明。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

李承乾点点头,满意的道:

“不错,朱侍郎看来用心了。”

只是李承乾所说的灌钢法并不是这一种灌钢法,灌钢法,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先进炼钢工艺。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母怀文发明。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到“百炼钢“再到“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说起这个炼钢的历史,作为当时天朝的身怀机械工程师梦想的李承乾还真的下功夫研究过这段历史,这可是改变世界的伟大进程,铁器时代的发展历程。

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谢平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时期,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冶铁炉的温度因此得到提高,于是加速了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后来,灌钢法又不断发展。宋代又把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用泥巴把炼钢炉密封起来,进行烧炼,效果更好。明代又有改进,把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更好均匀地渗入熟铁之中。

不用泥封而用涂泥的草鞋遮盖炉口,使生铁可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从而提高冶炼的效率。明中期以后,灌钢法更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1300℃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既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直到现今,在芜湖、湘潭、重庆、威远等地人们还在使用;可见其影响的深远。

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不是冶铸)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受到各国地普遍赞扬。公元1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在其名著《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

首先是块炼法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在春秋以前,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当时使用的冶炼方法称为“块炼法“。当时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块炼铁冶炼比较费时,质地比较软,含杂质多,经过锻打成为可以使用的熟铁。钢铁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到“块炼渗碳钢“。出土文物表明,中国最迟在战国晚期已经掌握这种最初期的炼钢技术。

人们在锻打块炼铁和熟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复加热,铁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减少夹杂物后成为钢。这种钢组织紧密、碳分均匀,适用于制作兵器和刀具。后进一步发展到“百炼钢“技术。人们在打制器物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一块钢往往需要烧烧打打、打打烧烧,重复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钢。百炼钢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所以钢的品质提高,主要用于制作宝刀、宝剑。

而后是“炒钢法“在西汉中晚期,中国出现新的炼钢技术“炒钢“,这是在生铁冶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炼钢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和液体状,然后加入铁矿粉,同时不断搅拌,利用铁矿粉和空气中的氧去掉生铁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这就是炒钢技术。

这项技术的发明是炼钢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冶炼业能向社会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熟铁或钢,满足生产和战争的需要。炒钢的出现促进百炼钢技术的发展,人们以炒钢为原料,经过反复加热、折叠、锻打成质量很好的钢件。但是炒钢和百炼钢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如炒钢工艺复杂,不容易掌握;百炼钢费工费时。

最后是灌钢法的出现,綦毋怀文发展的灌钢法大约在东汉末可能出现炼钢新工艺“灌钢“法的初始形式。南北朝时,綦毋怀文对这一炼钢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完善。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首先记载了灌钢法,北朝魏、齐间的綦毋怀文曾用这种方法制成十分锋利的“宿铁刀“。

本章已完 m.3qdu.com